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点燃城市新活力——秀屿区以“体育+”战略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湄洲日报 时间:2025-11-11 10:29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秀屿区足球队在2025莆田市足球联赛上勇夺冠军;秀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秀屿区武术协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秀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陈碧香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一项项荣誉,展现了秀屿区深化“体育+”、推进全民健身的扎实成效。

秀屿区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体育+”纽带作用,通过打造品牌赛事、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等举措,构建起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赛事搭台 激活全域消费热潮

10月29日,代表福建出征第三届“援疆杯”足球邀请赛的秀屿足球队载誉归来。比赛期间,队员们不仅在绿茵场上展现了福建足球的青春力量,更以足球为纽带,传递了闽疆两地深厚情谊。

在2025莆田市足球联赛上,秀屿南日鲍足球队勇夺冠军。这场赛事是体育竞技的盛事,也成为引爆全民消费的“催化剂”。赛事期间,秀屿万达广场精心打造“第二现场”观赛区,超大屏幕同步直播赛事进程,现场整合“观赛+美食+购物”多元业态,构建起沉浸式消费场景,让夜间经济与全域消费实现双向激活。

“我们创新探索‘赛事+’模式,深度挖掘票根经济新动能,依托冠军球队的流量优势,发动全区多家联盟商家参与‘1元球票享折扣’活动,让赛事热度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秀屿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陈碧香介绍,“莆超”赛事还成为秀屿特色产品的“宣传窗口”,南日鲍等本土特产借势出圈。秀屿队夺冠后,关于南日鲍的线上咨询量和线下订单量翻倍增长。与此同时,秀屿区成立足球发展促进会,搭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平台,让足球运动真正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彰显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

特色产业与赛事IP的深度绑定,让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5年莆田秀屿第二届大蚶山越野赛暨福建省越野赛联赛中,参赛包内的海参、生蚝等“豪横特产”引发广泛关注。通过“赛事热点+海洋经济”的创新融合,秀屿区这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知名度提升,让区域产业优势转化为赛事记忆点。现场同步设置特色产品展销区,南日鲍、海带、莆田鞋等本土好物集中亮相,既满足了参赛者的消费需求,也为本地商家拓宽了销售渠道。数据显示,本届越野赛参赛人数大幅增长,直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消费。

福建省第二届“王文教杯”羽毛球混合团体省级总决赛在秀屿区举行。

6月底,2025年福建省第二届“王文教杯”羽毛球混合团体省级总决赛在秀屿区落幕。主办方将体育竞技与“全民乐购”主题深度结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品牌赛事是展示秀屿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核心引擎,可以有效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陈碧香表示,为保障每一场赛事顺利举办,该局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从赛事策划、场地布置、安全保障到后勤服务进行全方位统筹。

文旅融合 拓展体育多元价值

“爬天云洞,到南日岛体验海钓,品尝海鲜大餐,这样的旅程很惬意。”来自厦门的王先生通过第二届大蚶山越野赛与秀屿结缘,上周末特意带着家人前来打卡。

“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的新潮流。秀屿区顺势而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品牌赛事IP,创新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旅游线路,全力打造“参加一场赛、玩遍一座城”的新经济业态。秀屿区将海钓赛、越野赛、“村BA”等特色赛事与“五彩秀屿”旅游资源相串联,精心策划多条精品路线,包括南日岛、埭头石城环海公园的蓝色滨海游,土海湿地、汀港山的绿色生态游,“中国银饰之都”的银色工艺游,全省最大盐场的白色盐学游,闽中游击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游等。配套推出“赛事观摩+海岛探秘”“体育竞技+滨海休闲”等特色旅游套餐,让参赛选手与观赛群众在感受运动激情的同时,深度品味秀屿的山海风光与人文魅力。

据介绍,“南日岛杯”李永波羽毛球公开赛的成功举办,成为秀屿“体育+旅游”融合的典范。赛事不仅吸引了全国28个省区市的600余名选手参赛,更邀请到羽毛球世界冠军李永波现场指导,赛事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人次,让秀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辐射全国。

“体育+旅游”,实现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推动赛事品牌效应与文旅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数据显示,去年,秀屿区接待游客总量突破430万人次,其中因赛事而来的游客占比达35%;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0.2%,两项核心指标均位居莆田市首位。

在推动“体育+旅游”的同时,秀屿区持续发挥“体育+”的乘数效应,积极探索“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体育赛事中焕发新生。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创新融入十音八乐、莆仙戏、非遗技艺展示等文化元素。在“莆超”冠军赛中表演情景剧《秀屿力量》;在“村BA”篮球赛期间举办非遗展,展示木雕、竹编等传统技艺;在举办社区健身活动中,开展“传统武术进社区”活动,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了解传统文化。2024年,全区共开展文体融合活动130余场,惠及群众超过23.5万人次。

完善设施 夯实全民健身根基

在笏石街道秀山村的篮球场上,每天傍晚都洋溢着运动的热情。“以前想打球得去镇上的中学,来回要花30多分钟。”22岁的篮球爱好者林帅告诉记者,现在球场就在村中心,天天都有人打球,有时候还会和邻村的队伍打友谊赛,特别热闹,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秀山村篮球场的建成,是秀屿区体育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文体旅游局坚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盘活存量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曾经体育设施相对匮乏的秀屿区,如今已实现148个村居健身设施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新建笼式篮球场10个、多功能运动场23个、村级篮球场156个,配备二代智能健身路径18套,建成健身步道30.2公里,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让全民健身触手可及。

在夯实基层体育设施的同时,秀屿区大手笔推进区级体育场馆建设,累计投入1.3亿元打造全民健身新地标。去年6月,智慧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后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体育公园绿化率达54.7%,园内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地,配套智能健身驿站、智能步道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健身需求,日均接待健身群众超3000人次。今年10月,投资500多万元改造的智能福道更是成为市民健身新宠,每日打卡者超千人。

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则点燃了群众的健身热情。秀屿区坚守“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日日能健身”的理念,精心策划涵盖不同人群、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让体育运动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既为群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营造了崇尚运动、热爱健康的社会氛围。

秀屿区举办2025年“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太极拳、健身气功展演活动。

据介绍,每次大型赛事举办后,秀屿区体育场馆客流量都会增长30%以上,形成“以赛促健”的良性循环。

体育设施是基础,赛事活动是引领。秀屿区文体旅游局党组书记林建忠表示,秀屿区将继续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事业与多领域深度融合,让体育运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秀屿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