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25年第一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来源:秀屿区统计局 时间:2025-04-28 10:0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54亿元,增长6.3%,增速比全市平均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9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9.8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74亿元,增长3.6%

2.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0.3%,可比增长16.3%。

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8.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3.5%。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销售4.31万平,同比增长-54.2%。

4.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4.9%。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销售额56.27亿元,同比增长5.4%。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6.4%。其中,限上批发业:同比增长38.4%;限上零售业:同比增长19.5%;限上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3.1;其中,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2.4%;限上餐饮业:同比增长4.6%。

6.财政总收入完成10.56亿元,同比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5.1%。

7.规上服务业1-2):营业收入5.15亿,同比增长4.4%。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2):营业收入2.98亿,同比增长10.3%

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产值25.34亿元,增长2.9%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4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2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4元,同比增长5.1%

二、运行亮点

1.综合经济较快增长

1-3月,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6.1%(工业80.8%,建筑业-4.7%),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工业5.1个,建筑业-0.3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9.4%,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交通运输周转量增速),占比重1.9%,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2%,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5.5%(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1.9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和抽样限下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占比重10.2%,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1.4%,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3.1%(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和抽样限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占比重0.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2%,拉动经济增长0.0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4%(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7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银行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存贷款余额增速),占比重5.1%,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6%,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9.0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k门类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及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速和自有房地产增速),占比重4.2%,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2.0%,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增速、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占比重12.1%,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6%,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8%,(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抽中行业工资错季度增速),占比重3.0%,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9%,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

2.临港工业支撑有力

一是龙头企业拉动增长。一季度天然气、永荣等6家产值过10亿的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0.3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7.9%,同比增长9.9%,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5.7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5.3%。二是清洁能源产业贡献显著。一季度风力发电行业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1.6%,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三是新投产企业表现抢眼。去年以来新投产和转规的20家企业3月产值同比增长237.2%,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61.9%,其中基诺厚普正式开展自营业务,生产原料药,产量井喷,产值大幅增长。

3.大型项目强劲拉动

一是重大项目密集落地,新能源、高端材料项目占比高。2-3月新入库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赛纤新材料年产6万吨绿色纤维、三棵树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区域工业附加值。二是基建与社会事业协同发力。如笏石大道市政道路工程,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产城融合;地下管网综合改造项目,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韧性;华衡中学等社会事业项目,教育配套升级,增强人口吸附力,支撑长期发展。三是项目储备充足。后续增长可期,2-3月新入库8个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超68亿元,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同时技改与新能源项目并进,如华峰高端运动面料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己内酰胺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推动绿色转型。

4.商贸业新业态贡献突出

一是互联网零售成为主流。埭头、笏石等互联网鞋服零售相关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零售业态企业达162家,占我区限上贸易业企业数超3成,1-3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0.24亿,占全区限上零售业销售额74.2%,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14.9个百分点。二是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通讯类销售大幅增长。目前库内共有8家限额以上单位参加家电以旧换新及家装厨卫“焕新”补贴活动,涵盖家用电器类、通讯类、家装类等,同比分别增长44.6%、219.5%、122.4%。三是龙头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国投森通、永盛投资、永胜工贸(东峤工业园华峰集团)、永荣锦绣(石门澳产业园)等大体量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贡献全区2/3批发业销售额。具体分行业来看,矿产品、建材批发、纺织品及原料批发行业仍是我区限额以上批发业的支撑行业,分别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58.5%、22.2%,拉动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品销售额21.3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

5.服务业龙头带动增长

其他营利性企业有4家1-2月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分别是福建平行在线设计院有限公司、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平行威客(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莆田电商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这四家企业营业收入达1.95亿元,拉动其他营利性企业增长8.7个百分点,贡献较大。分行业大类看,专业技术服务业,全区共7家企业,营业收入均为正增长,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7.7%,拉动其他营利性企业增长6.8个百分点。

6.建筑业头部企业贡献

一是龙头贡献拉动经济增长。宏岸、博晟、科融一季度完成产值9.14亿元,占全区建筑业产值72.7%,拉动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19.0个百分点。二是新入库企业拉动增长。24年入库的3家企业完成产值0.66亿元,拉动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

7.海洋渔业贡献明显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25.34亿元,同比增长2.9%,全市排名第二。其中种植业产值0.54亿元,同比增长14.1%;畜牧业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6%;渔业产值21.0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产值占总量83.2%,主导地位显著;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4%。渔业贡献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工作成效逐步显现。1-3月养殖产量173612吨,增量7954吨,增长4.80%,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73612吨,增量7954吨,增长4.80%;淡水养殖产量0吨,增量0吨,增长0%。海洋捕捞产量与去年持平。主要是海水养殖品种为龙须菜、牡蛎、海带、大黄鱼、海参、梭子蟹、南美白对虾、青蟹、蛤较去年同期产量增长。

8.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三、存在问题

1.工业产销压力较大。一是重点企业生产波动影响。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3月因故障停机10天,影响产值约1亿,单月产值同比下降25.4%。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因故障全钢生产线停产13天,改用人工,影响产值约0.5亿,当月产值下降6.7%。二是中小企业发展短板明显。区域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少数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短板,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在工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出口型工业企业受关税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因素。

2.建筑市场萎缩明显。一是市场需求收缩。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建筑业订单大幅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新建项目减少,直接导致建筑企业业务量下滑。目前,减停产企业28家,占比高达 50.9%,增速同比下降47.5%,拉低建筑业产值增长14.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竞争力弱。区域内一级资质企业仅 4 家,数量较少,在承接大型项目时,受资质等级限制,能力有限。与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相比,本地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实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在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三是退库基数影响。退库 24 家企业带来了 1.10 亿元的基数影响,拉低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 9.2个百分点。

3.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不足。道路运输业支撑不足,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1%,全区9家道路运输业企业,5家营业收入负增长,其中,体量较大的福建中闽物流有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对道路运输业整体增幅带来影响。

4.投资项目后劲不足。一是新入库项目多为技改项目,以购置发票为凭证,支付较慢影响投资进度。新入库的项目中,技改项目占比较大。这些项目通常以购置发票为支付凭证,但由于采购流程复杂、供应商付款条件严格等因素,导致支付进度较慢。二是项目推进困难。部分项目因土地征迁进度缓慢,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进度。例如秀屿区笏石大道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由于部分区域征迁问题,延缓了工程推进。三是资金保障不足。部分项目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在当前金融政策调控下,贷款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资金无法及时足额到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如大部分房地产项目,工业项目如华峰一些大型产业项目,由于资金缺口,部分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支付较慢。

5.畜牧业数据下降较大。一方面,因鸡肉价格下跌,鸿达东区养殖基地转型养鸭,导致一季度鸡出栏量减少78万,而鸭出栏量仅增加18万,导致秀屿区家禽出栏量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全省对各地市的畜牧数据进行核减,全市相应对各县区进行核减,我区因鸿达养殖基地从肉鸡养殖转为肉鸭养殖,导致肉鸭涨幅明显,导致核减比例较大,肉鸭出栏量从90.7万核减到54.3万,下调36.4万,占总量的40%,同比下降12.1%;羊出栏量从8197头,核减到6656头,下调1541头,占总量的17%;另肉鸭存栏量从96.5万核减到62.1万,下调了34.4万,预计会对二季度肉鸭出栏造成较大影响。

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深化促消费政策实施,扩大以旧换新政策覆盖面。将更多家电、家装品类纳入政策补贴范围,降低消费者参与门槛,激发消费者更新换代需求。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分期付款等优惠措施,减轻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压力,促进家电、家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推广联合体投标模式。建立本地优质建筑企业名录,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设置中小企业专项标段,鼓励本地中小企业与央企、国企组建联合体,提升承接大型项目能力。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发展适老化装修、旧房改造、个性化定制装修等业务板块,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同时鼓励企业探索"互联网+装修"新模式,利用数字化平台拓展线上业务,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居住环境的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促进运输业智慧转型加快物流智能化升级。加大对道路运输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入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如智能仓储、智能调度、车辆定位跟踪等技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引导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开展共同配送、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模式,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向智慧物流转型,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4.加快房地产库存盘活,推动商品房去库存化制定房地产库存盘活专项方案,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采取降价促销、以租代售等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