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25年第三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来源:秀屿区统计局 时间:2025-11-04 16:1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1.12亿元,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8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0.20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5.04亿元,增长5.1%

2.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8.2%,可比增长16.4%。

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1%。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6.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5.45亿元,同比增长6.9%。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1%。其中,限上批发业:同比增长35.3%;限上零售业:同比增长24.7%。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3%;其中,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13.6%;限上餐饮业:同比增长16.9%。

5.资质内建筑业:同比增长-6.3%。

6.财政总收入完成27.48亿元,同比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37亿元,同比增长15.5%。

7.规上服务业(1-8月):完成18.18亿元,同比增长9.1%。

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5.58亿元,增长4.0%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9元,同比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35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7元,同比增长7.4%

二、运行亮点

1.综合经济平稳增长

1-9月,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4%,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5.2%(工业74.0%,建筑业-8.8%),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工业4.9个,建筑业-0.6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8.4%,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交通运输周转量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7%,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0%,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7%(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和抽样限下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4%,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1.9%,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7%(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和抽样限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7%,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3%,拉动经济增长0.0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速、保费收入增速、证券交易额增速、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3.%,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4.4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k门类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及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速和自有房地产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1%,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增速、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8.5%,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8%(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对应行业工资错季度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0%,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2.临港工业支撑有力

一是龙头企业拉动增长。1-9月天然气、永荣等9家产值过10亿的龙头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9.8%,同比增长7.5%,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5.3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4.6%。二是三大行业爆发增长。 1-9月,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比增分别为419.6%、2985.4和389.0%,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2个点,主要是赛纤新生产线投产、上海电气复工复产和基诺厚普正式开展自营业务三是新投产企业表现抢眼。去年以来新投产和转规的20家企业1-9月产值同比增长153.7%,拉动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主要是基诺厚普正式开展自营业务,生产原料药,产量井喷,产值大幅增长。

3.大型项目强劲拉动

一是新增项目拉动增长。2025年1-9月入库项目67个,比2024年同期增长14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达105.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36.61%。其中莆田市秀屿苏塘片区棚户区项目、莆田市秀屿区城东片区品质提升及配套项目、秀屿区笏石大道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项目、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四个大型亿元以上项目贡献率达28.78%。二是多领域协同支撑。产业板块,循环再生绿色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平海风电DE区等项目以30 亿元的投资规模,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城建方面,笏石大道等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2.8 亿元,城东片区品质提升及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 26亿元,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领域,华衡中学等项目投资 1.2 亿元,推动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

4.商贸业新业态贡献突出

一是互联网零售成为主流。埭头、笏石等互联网鞋服零售相关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零售业态企业达164家,占我区限上贸易业企业数35.6%,1-8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31.7亿,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13.2个百分点。二是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通讯类销售大幅增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带动下,限额以上通讯类、家用电器类、家装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65.5%、118.8%、228.1%。三是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福建润州清(笏石)、永盛投资、永胜工贸(东峤工业园华峰集团)、永荣锦绣(石门澳产业园)等大体量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全区销售量绝对值前十家企业贡献全区6成批发业销售额。分行业类别来看,矿产品、建材批发行业、纺织品及原料批发行业仍是我区限额以上批发业的主要支撑,分别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53.2%、24.1%,拉动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3.2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

5.服务业龙头带动增长

一是 三大行业拉动有力一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有力。这三个重点服务业行业2025年1-8月营业收入为7.79亿元,拉动重点服务业增长21个百分点。二是新入库企业拉动。2025年新入库的莆田市轩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和尚萌(莆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1-8月营业收入共0.93亿,拉动重点服务业增长9.7个百分点。

6.建筑业头部企业贡献有力

宏岸、科融两家第三季度产值超亿元企业前三季度季度完成产值占全区建筑业产值41.3%,拉动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9.4个百分点。

7.海洋渔业贡献明显

1-9月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75.58亿元,同比增长4.0%,全市排名第三。其中农业产值4.69亿元,同比增长3.2%;林业产值0.0亿元,同比增长-46.6%;畜牧业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2.6%;渔业产值59.7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产值占总量79.0%,主导地位显著;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86亿元,同比增长2.6%。渔业贡献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工作成效逐步显现。1-9月海水养殖累计产量562012吨,增长5.2%,增量27572吨,主要增量来源为龙须菜,龙须菜因新增养殖面积显著增产。网箱鱼类因市场行情好提前上市,产量增增加2,330吨。海带、蛤类、牡蛎等因新增养殖面积小幅增长。其他品种如虾、梭子蟹、青蟹、蛏、大黄鱼、海参等波动较小,整体呈现稳中有增趋势。

8.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存在问题

1.工业行业增长动能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见底。过去两年,鞍钢由于业务模型转变,由代加工业务转为自营为主,一直是我区规上工业增长的强力引擎。但自去年开始,自营量较大,每月产值基数都在较高水平,今年增长乏力,1-9月产值同比下降4.7%,后续也难以像前两年那样有力拉动。

2.重点服务业增长承压。按行业看,8个重点服务行业中仅2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四个行业1-8月营业收入为1.26亿元,拉低重点服务业负增长3.4个百分点。

3.项目投资后劲不足。一是大型项目支付困难。秀屿苏塘片区棚户区项目、城东片区品质提升及配套项目、笏石大道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均存在资金支付困难,可能影响后续建设进度与有效投入。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销售方面,目前全区存量商品房主要分布于力高仟喜荟、栖鹭雅居等5个项目中,受市场下行影响,销售同比大幅下滑。此外,清塘大道十一A、鞋艺小镇地块两个项目尚未启动前期工作,导致在库项目数量偏少。投资方面,受高基数和政策调控影响,市场需求持续走弱,企业资金回笼缓慢,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制约项目正常推进。

4.建筑市场萎缩明显。一是市场需求收缩。区建筑业在库62家建筑业企业中,减停产企业41家,小微企业新开工项目较少,在建项目多处于收尾阶段,未能形成有效产值支撑。二是企业竞争力弱。区内建筑企业以中小型为主,总包一级资质企业仅4家,大部分企业资质等级偏低,承接大型项目能力弱,外拓市场能力有限。三是退库基数影响。退库24家企业带来基数影响,拉低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6.1个百分点。四是新增企业贡献不足。第三季度入库的7家企业仅完成产值0.13亿元,其中3家产值为0,对全区产值贡献微小。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深化促消费政策实施,扩大以旧换新政策覆盖面。将更多家电、家装品类纳入政策补贴范围,降低消费者参与门槛,激发消费者更新换代需求。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分期付款等优惠措施,减轻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压力,促进家电、家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促进运输业智慧转型,加快物流智能化升级。加大对道路运输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入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如智能仓储、智能调度、车辆定位跟踪等技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引导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开展共同配送、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模式,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向智慧物流转型,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3.加快房地产库存盘活,推动商品房去库存化。 可考虑出台阶段性的投资补贴政策,减轻企业的投资压力。针对市场需求下降与资金紧张问题,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条件,增加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4.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精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升规纳统,相关部门提升项目策划招商实效,加快策划、挖掘潜力,对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新增规模大、质量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入库,增加库内企业、项目存量,增加市场主体数量,关注重点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空白薄弱行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