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注重恢复国民经济。1955年后,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个体企业多转为集体企业。粮油加工场、木桶社、铁器社、木帆船运输队、修造船业、渔业运输队、竹编业、陶瓷业、榨油业、蒸笼业等合作作业组成为首批集体企业。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社办、队办企业相继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成为农村集体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产业。这时期,还有经过批准成为县属集体企业及地方国营企业等单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村动力机械的广泛应用,工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如拖拉机站、机修厂、砖瓦厂、陶瓷厂、石灰厂、耐火料厂、造船厂、火电厂、蒸笼业、石料场、打井队相继成立。1978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企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的决定,农村富余劳力纷纷办起企业或远赴外地经营企业,如海水养殖业、蒸笼业、木材运销业及板材制作业等。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镇政府成立乡镇企业办公室,鼓励农民举办联合体企业、个体企业。如忠门的蒸笼业,驻外地的行业专业队以多形式企业经营。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开放和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集体工业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企业和所属行业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改制、租赁承包经营、转向经营、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开放和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秀屿区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市场。他们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这些企业规模宏大、资金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他们把产品瞄准国际市场,引进了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生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他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纳入了全球化的同步进程。至2008年,有规模工业企业145家,工业企业总产值1132236万元。秀屿区开始由传统农业区转向现代工业城区。
至2008年,笏石工业园区正式列入国家公告的经济开发区名单,入园企业38家。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正式投入使用。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国?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2008年,已竣工的项目有木材交易展示中心,落户企业23家。上塘珠宝城被中国珠宝协会授予金银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荣誉。全区有珠宝首饰加工业20多家。福建LNG(液化天然气)产业园,是中国第一个利用LNG冷能形成的,具有节能环保型的示范园区。园区内建设项目有10个,福建LNG燃气电厂投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