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奋楫向前争上游 ——秀屿区真抓实干推动『港兴业旺富美秀屿』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湄洲日报 时间:2020-05-22 12:3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年来,秀屿区上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植心底,落实在行动上,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港兴业旺富美秀屿”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当前,秀屿正毫不懈怠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加快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华峰新材料项目做大做强。

永荣CPL项目落户石门澳产业园,发展成为我市重点产业龙头项目。

中天现代农业基地是秀屿区产业扶贫基地之一,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脱贫。

“秀屿1号”客渡船在石南轮渡投用,为南日岛省级精准扶贫“一岛一议”项目。

乐澄公司积极转产防疫物资。

平海湾海上风电加快建设。

上海电气风电莆田基地产能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  聚力提质増效

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一年来,秀屿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着力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去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3.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实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88.07%,居全市第一。

连日来,位于秀屿临港产业园内的上海电气风电莆田基地里,300多名工人正忙着抓紧组装一批6.25兆瓦风电机组。该机型是去年针对海上风电市场特点而开发的,风轮直径达172米,为目前国内最大,具有更强的发电能力,今年开始批量供货。

自2018年7月首台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后,上海电气风电莆田基地只用1年多时间,便展现了惊人的“加速度”。去年全年共完成64台风电设备整机组装,产值突破20亿元,今年产量有望突破100台。“基地的跨越发展,得益于创新理念引领。”该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秀屿临港产业园,创新驱动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昨日,石门澳产业的永荣科技公司生产区内一派繁忙,去年元旦投产的CPL(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每天都是满负荷生产。为此,该公司于去年6月启动一期扩容改造项目,创新生产工艺,可将年产能由目前的20万吨提高到28万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装置能耗进一步降低。

引导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去年以来,秀屿区大力实施强企育企行动,注重发挥技术改造撬动存量优化的作用,每季度组织企业申报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截至目前,秀屿区共有佳通轮胎、中锦新材料、华峰新材料等1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3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越特新材料通过2019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截至目前,进入“专精特新”企业库的有85家。组织汇龙海产、找银网、绿银网参加2019年“创客中国”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企业成长。引导华峰新材料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帮助上海电气申报2019年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培育华锦实业、荔枝新材料等6家企业成为2019年省级高成长企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部署,秀屿区坚持疫情防控与招商引资“两手抓”“两不误”。今年一季度,全区共洽谈对接项目32个,合计投资额131.75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6个,总投资额34亿元;正在对接26个。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秀屿区分片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企业大走访,协调解决企业关于供水、招工、交通、融资、就学等诉求24件;落实减税降费等强企惠企政策,去年共拨付惠企资金2938万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项目审批比例达100%,切实为企业增便利、为市场添活力。

强化精准施策 巩固脱贫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疫情当前,但各项扶贫工作仍在有条不紊推进。秀屿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短板,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减少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秀屿区建立完善疫情期间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各镇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强化产业、就业、低保等扶贫措施,进一步优化挂钩帮扶方式,扎实做好贫困对象疫情防控、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今年以来,共下拨各镇村扶贫资金855万元,保障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及时协调扶贫基地和用工企业,就近就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疫情防控期间发放公益性岗位资金16万余元。

本月初,秀屿区开通“一键报贫”贫困农户在线申报系统和扶贫服务热线电话。这几天,秀屿区扶贫办组织工作人员对申报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将对认定的监测对象进行建档单列管理,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帮扶。

“当前要把防止致贫返贫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做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据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秀屿区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重点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并因户因人精准分类施策。对已脱贫人口,常态化开展“回头帮”,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及时查找漏洞缺项,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对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兜底保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秀屿区凝聚帮扶合力,建立完善处级领导挂钩帮扶制度。去年,区领导带头挂钩贫困村、贫困户,议定帮扶项目57个、落实资金900多万元,深入开展“精准脱贫——莆商再行动”,新增到位帮扶资金111万元。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25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7个,安排公益性岗位91人,落实教育补助776人次75.5万元,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660万元,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3户65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3户1631人全部脱贫,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2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以上。

脱贫摘帽后,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对此,秀屿区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上个月秀屿区出台的《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不断加大对老区村、少数民族村、边远沿海及海岛村支持力度,有关资金、项目、政策等重点向乡村振兴任务比较重的区域倾斜,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这将使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也将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突出党建引领 服务惠及民生

成立44个临时党支部,191支党员先锋队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筑牢疫情“防控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职能作用,突出政策支持,强化金融扶持、实施援企稳岗,保障复工“生产线”;选派33名党建指导员和23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园区关爱企业员工服务点工作,畅通复工企业疫情信息沟通、防疫指导,做实助企“服务线”……

党建引领,战“疫”复工两不误。疫情发生以来,秀屿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科学指导、加大扶持,全力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工作任务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去年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区各级党组织把主题教育同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等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工作激情和奋斗精神,推动港兴业旺富美秀屿建设再上新台阶。

      事事有党管,处处有党员。秀屿区突出党建引领,精准解决一批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便民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1360项,推行“一网通办”,全市首创“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全国首推平台经济企业集群服务电子化应用系统,企业设立登记时间缩减至2.5天以内。一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投资10亿元完成中小学校学位扩容、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农村污水处理PPP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公交线路增设等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林英 陈斌 蔡昊 秀屿区委报道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