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5120-3000-2023-00029
  • 发文机关: 秀屿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3-08-08
  • 发文字号: 莆秀农〔2023〕114号
  • 标    题: 关于印发《秀屿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 2023-08-18
  •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印发《秀屿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莆秀农〔2023〕114号
时间:2023-08-18 09:17

各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我局制定了《秀屿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附件:秀屿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

 

 

                              莆田市秀屿区农业农村局

                                 202388

附件:

秀屿区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

 

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省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的要求,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一)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全区农药使用量力争比"十三五"期间减少10%以上;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单位播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下同)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5%;蔬菜、油料等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10%。

(二)进一步增加病虫害绿色防控。不断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高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理化诱控产品使用量,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蔬菜、油料优势产区生产基地、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

(三)进一步增加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全程服务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

二、技术路径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在"替、精、统、综"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替”,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根据《"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部公告,及时落实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氧乐果、磷化铝、氯化苦等高毒化学农药淘汰措施;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活性高、单位面积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及其水基化、纳米化等制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动除草剂升级替代;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智能化施药机械,逐步淘汰老旧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二)“精”,即精准预测预报、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推动农作物病虫监测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升级完善福建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加强抗药性监测,指导农药使用者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减缓抗药性产生;推广对靶施药、缓释控害、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提高防控效果;开展农药使用监测评估,摸清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用药指导。

(三)“统”,即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开展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的防控作业服务,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创造利于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的农田环境条件,促进统防统治规模化发展;细化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管理规范,探索建立分级制、红黑名单制等管理制度。

(四)“综”,即强化综合施策,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严格执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严厉查处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和误导购药者用药行为。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能力。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重点完善监测体系,提升装备水平、挖掘数据潜能、提高服务能力。一是提升监测预警手段:在重点区域加密布设田间监测站点,推动农作物病虫监测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实时监测、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二是提升精准预报能力:以一、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为重点,根据测报调查技术标准,加强测报员培训,开展病虫害监测预报,落实信息定期报送和病虫趋势会商制度,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适期施药。

(二)强化病虫绿色防控能力。立足农药减量增效,分区域、分作物创建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一批蔬菜、甘薯、花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加速集成推广应用。一是充分推行生态调控:优化作物布局,因地制宜推广抗性品种、健康栽培、轮作倒茬、深耕除草等农艺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二是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推广应用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三是合理采用理化诱控:采用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诱集技术,推广地膜覆盖除草、防虫网避害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四是推行科学安全用药:推广防效好、含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指导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及按照安全间隔期要求用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

(三)强化病虫统防统治能力。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治组织形式。一是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以水稻作物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服务面积超1万亩次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二是提升统防统治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鼓励推进以病虫测报为基础、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的全程承包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四)强化农药使用监测评估。因地制宜构建农药使用监测、评估支撑体系,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合理布局监测站点:以粮食作物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为重点,建设

农药使用监测站点,系统开展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强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监测,定期上报农药使用监测数据。二是健全用药评估机制:明确农药使用评价指标,定期分析、研判农药使用监测数据,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制定农药科学使用指南,为科学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意见。三是优化农药用量统计:根据种植业农药使用统计方法,建立农药使用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研判,定期开展农药实际用量和需求预测,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五)强化科学用药宣传指导。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及推广,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促进减量使用。一是加强用药宣传培训:持续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公益培训”、“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农药、广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二是加强用药技术指导:围绕豇豆、丝瓜、番茄等用药风险重点监测作物品种,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着重解决农药使用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用药水平。三是探索用药指导制度:以村级农技员为依托,在蔬菜、花生、粮食等主产区,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指导,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污染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强化农药经营、使用巡查指导。一是建立农药使用档案。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植大户和防治组织等为重点,推荐落实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如实记载农药使用种类、用量、时间、地点等信息。二是开展农药经营和使用双随机抽查,强化农药经营、使用日常巡查指导等,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行为。对发现违法行为将违法线索移送至市执法队。三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强化属地责任,农业农村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组建专班专人推进落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行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镇加强与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立健全农药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促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三)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生产上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与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加强生物防控技术、绿色农药新品种的创新创制。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发挥技术、产品和信息优势,强化新产品、新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化学农药减量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意义,争取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农业生产者的配合和参与,营造全社会推进农药减量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