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0.2亿元,增长5.6%,环比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3.64亿元,增长4.6%,环比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5.64亿元,增长5.3%,环比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值完成150.92亿元,增长6.4%,环比三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2%(可比价)。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增幅居全市第四位;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0%;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0%。
建筑业总产值(注册地):同比增长10.9%;建安投资:同比下降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亿元,同比增长10.2%。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9.2%;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限上):增长23.2%,占比重65.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限上):增长5.3%,占比重33.6%。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完成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财政总收入:完成30.397亿元,同比增长82.7%,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12亿元,同比增长52.2%,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出口额:全年出口28.17亿元,同比增长1.0%,外资: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同比下降98.5%。
农业产值:实现100.23亿元,增长4.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17元,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23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2元,同比增长6.9%。
二、经济运行特点
剔除基数因素,综合考虑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省、市经济运行实际情况,从横向、纵向比较看,总体指标逐步回升,产业经济稳中向好,但总体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稳固,增长结构不够协调,支撑各行业增加值增长的相关要实物量指标基础不够夯实。
1、综合经济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环比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市第二位,三产比例11.9:54.6:33.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全部经济0.8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5%,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8.8%(工业47.2%,建筑业2.3%),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工业2.6个,建筑业0.1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5%,建筑业增加值增速10.7%,建筑业产值增速24.5%);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6.7%,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7.7%,占比重4.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7%,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交通运输周转量增速);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8%,占比重7.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9.3%,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5.4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和抽样限下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8.5%,占比重0.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0%,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和抽样限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3%,占比重5.4%,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8.0%,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银行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存贷款余额增速9.9%);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0.5%,占比重4.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4%,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k门类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及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速和自有房地产增速);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占比重4.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3%,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0.6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增速);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4%,占比重5.4%,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6%,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0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抽中行业工资错季度增速)。
2、工业集群主导有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 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分门类看,三大门类行业中两大门类实现增长,制造业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采矿业同比下降10.8%;分行业大类看,26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产值同比正增长,并且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是龙头产业支撑明显。三个超百亿产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三个行业大类共15家企业累计实现的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7%,比同期增加8.2个百分点;三大行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26.0%,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54.5%。分行业看,燃气生产业140.69亿元,现价增长27.3%,占比重22.8%,拉动增长5.3个百分点;化学产品120.59亿元,现价增长38.4%,占比重19.5%,拉动增长5.9个百分点;纺织业107.75亿元,现价增长13.2%,占比重17.4%,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电力产业59.72亿元,现价下降24.7%,占比重9.7%,拉低增长3.53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46.54亿元,现价增长16.9%,占比重7.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木材家具产业38.23亿元,现价下降14.1%,占比重6.2%,拉低增长1.1个百分点;珠宝工艺业37.309亿元,现价增长1.5%,占比重6.0%,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电气专业设备制造业12.47亿元,现价下降6.0%,占比重2.0%,拉低增长0.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0.19亿元,现价增长37.5%,占比重1.7%,拉动增长0.5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10.67亿元,现价下降13.6%,占比重1.7%,拉低增长0.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30亿元,现价下降23.1%,占比重2.0%,拉低增长0.7个百分点;分规模看,12家10亿元企业完成产值449.83亿元,现价增长19.4%,增幅快于规模工业1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2.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6个百分点;42家亿元企业完成产值125.98亿元,现价下降7.0%,增幅低于规模工业15.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4%,拉低规模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144家亿元以下企业完成产值41.89亿元,现价下降30.4%,增幅低于规模工业39.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8%,拉低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指标趋好。营业利润大幅增长,三项费用下降明显,研发费用显著提升,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减少,1-12月,全区规上工业产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8.6个百分点;比营业收入增速高出7.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9.9%、9.6%、20.1%;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1%, 1-12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亏损总额8.54亿元,同比下降54.0%。三是停、减产企业影响明显。12月末全区减、停产企业124家,减、停产面达62.6%,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明显影响全区规上工业发展质量。
3、重点项目拉动有力。分项目看,全区项目投资依赖20多个计划总投资过亿项目支撑,如项目投资中的再生功能性纤维生产线项目、莆田市秀屿区高铁南片区度田棚户区改造项目、沈海高速涵江互通及接线工程(涵江三江口段至秀屿西徐段)、莆田市秀屿区四新棚户区改造项目、联东U谷数智健康产业港、莆田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酰胺六变更扩建项目、国道G228线秀屿区平海上林至东峤上塘段工程、漂浮式海上风电融合深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等,大项目投资占30.4%。房地产项目投资主要是栖鹭雅居、力高仟喜荟广场、柒号院、琇屿青城、状元邸、清塘雅居、国投迎宾府、兰亭雅居等项目;销售面积是力高仟喜荟广场、柒号院、琇屿青城、莆田秀屿大唐世家、莆田物流园区快递电商园一期、大唐毓秀世家等项目起主要拉动作用,项目占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84亿元,同比下降47.6%;第二产业投资63.24亿元,同比下降19.4%;第三产业投资159.42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降低19.4%。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9.3%。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1.7%,。服务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9.0%。从短板看,一是投资三产结构有待优化。全区投资三次产业结构为1.3 : 28.0 : 70.7,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较同期降低1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较同期提高20.5个百分点;三产结构呈现“一产过低,二产下降”的状态,不够均衡发展。项目投资后劲仍然不足,经济稳增长基础仍需夯实。
4、大型建筑业拉动明显。一套表内资质建筑业企业共78家,累计完成产值40.92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要支撑:一是六家超亿元企业宏岸、博晟、祥荣总承包一级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区比重达77.9%。二是宏天园林企业资质升二级后业务量增多,产值大幅增加,与钜盛辉两家,全年产值超亿元。三是新入库的7家建筑业企业,全年累计完成产值0.88亿元。存在问题:一是全区78家企业,40家企业负增长,其中,4家企业全年无工程量。二是企业中标难。本年新签订合同额累计33.58亿元,低于本年完成产值17.9个百分点。
5、龙头商贸业支撑有力。全区共有在库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92家(含大个体、住餐),实现销售额(营业额)319.8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16.96亿,增长23.2%;限上住宿餐饮业累计营业额2.85亿元,同比增长5.3%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4.54亿元,同比增长8.8%。
主要支撑:一是限额以上批发业大体量企业发挥龙头作用。采木网、华峰相关企业、永荣相关企业、国投森通等,1-12月,累计销售额203.77亿,占比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64.3%。二是年度新增入库单位发挥较大拉动作用。伊尹机械,木材加工区的对外贸易、产业投资,金谷湾、名谷鑫投等新入库单位本年均实现较快增长,拉动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增长7.3个百分点。三是限上零售业中,互联网零售成主流。李时珍集团及相关企业,埭头、笏石等互联网鞋服零售相关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零售业态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近6成。大部分都是近两年新开业单位,去年同期基数低,拉动全区限上零售业增长48个百分点。四是月度入库企业拉动效果明显。3-12月,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业共月度入库新开业单位56家,其中餐饮业5家,批发业8家,零售业43家。拉动限额以上餐饮业增长8.9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16.9个百分点。存在问题:一是住宿餐饮行业发展薄弱。全区现有在库限上住宿餐饮业市场主体46家,其中:企业15家、个体户31家,存在体量小、经营不稳定、增长受限等问题,今年已有3家住宿业、3家餐饮业停歇业。目前辖区内仅有星级酒店一家,对全区住宿业带动力不足。二是退库停业单位较多。受市场环境或自身经营不良等影响,今年部分珠宝企业,电商企业等19家市场主体停业退库,带来部分基数。
6、数字经济贡献明显。1- 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55 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2个百分点;其他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 1.80 亿元,同比增长5.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支撑:大型企业贡献明显。7家月度新增其他营利性企业收入1.41亿元,无基数,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8.7个百分点;平行在线、万达广场、平行威客去年同期基数较小,对其他营利性支撑作用明显。分行业大类看,新兴数字产业快速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益于4家无基数的新增企业拉动,同比增长292.4%;平行在线和平行威客基数较小,专业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5.7%。存在的问题:商务服务业体量占其他营利性的近4成,但由于华峰、国投、鞍莆体量较大,且营收同比均下降,导致该行业下降9.5%。
7、外贸出口平稳回升。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0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28.17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排名全市第3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 亿元序时进度93.9%;进口121.83亿元,同比增长14.1%。外资: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同比下降98.5%。
8、海洋渔业成效突出。农业完成产值6.64亿元,增长4.2%;畜牧业完成产值6.78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完成78.67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8.09亿元,增长3.1%;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8.4%,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3.5个百分点,占全市渔业产值50.6%。海洋渔业经济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海产品产量61.33万吨,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50.59万吨,增长5.2%;养殖产量55.76万吨,增长5.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5.76万吨,增长5.4%;海洋捕捞产量55.51万吨,下降0.4%;分大宗品种看,鲍鱼0.50万吨,下降5.7%,牡蛎20.9万吨,增长8.9%,龙须菜12.0万吨,下降2.2%,海带15.82万吨,增长5.7%。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01万亩,同期增长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0万亩,同期增长1.1%,粮食作物产量4.08万吨,同期增长2.2%;薯类6.96万亩,同期增长1.4%;油料播种面积10.28万亩,同期增长0.8%。猪存栏数5.74万头,同比下降16%;出栏数10.90万头,同比增长10.9%;猪肉产量0.86万吨,同期增速11.1%。
9、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1.48,比去年同期下降0.04,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建议与措施
1、提高产业策划水平
根据区位优势,不同功能分区、利用港口、高铁片区、联十一线互通、福厦高速互通,对接市政府城市副中心,结合笏石工业园区,布局策划项目产业,重点完善现代物流园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投资项目,布局策划教育、医疗、城市综合体、土海湿地公园康养医疗、会展经济、平台经济、滨海渔业旅游融合发展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
2、精准落实招商成效
重点落地行业龙头企业、影响力大项目企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后劲;招引电商回归。
3、加大整合要素资源
一是主要切入点以高端教育资源布局带动高铁片区项目经济发展,抓住重要时间窗口,培育新经济生长极。二是整合园区土地等要素资源,产业结构调整,优先促进笏石园区海洋食品产业链、物流产业链及高铁片区融合发展,园区扩容带动辐射,实现经济内循环健康运行。三是突破临港物流产业,依托港口,转型升级临港化工产业,高铁莆田站优势、笏石工业园区,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招商。
4、突出新兴服务业
策划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培育发展新业态,特别是壮大特色产品银饰、海产品、木材等平台经济、直播等新商业模式;挖掘发展增长点,关注其他重点服务业、平台服务业突破发展,发展公寓房地产,实现服务业经济弯道超车。
5、融合发展海洋经济
发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滨海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产业附加值,壮大海洋服务业产业经济,重中之重是高质量扩大海洋渔场基础建设和基地规模,关键提升海洋清洁能源产业。
6、高质量升规纳统
一是挖掘夯实基础。增加库内企业和项目存量,重点关注筛选名录库,做好限上企业和亿元项目,加强对在库企业统计业务培训力度,督促、指导企业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二是依法纳统,应统尽统,做到不漏统和不重复统计,数出有据,统必合规,全年各季度数据平稳,不大起大落,上报平台数据支撑凭证合理有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