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5205-3000-2024-00011
  • 发文机关: 秀屿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 2024-10-28
  • 发文字号:
  • 标    题: 2024年第三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 发布日期: 2024-10-28
  • 有 效 性: 有效
2024年第三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2024-10-28 17:12
 

    一、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0.38亿元,增长7.1%,增速比全市平均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9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4.0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49亿元,增长5.9%

2.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3.6%,可比增长11.4%。

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8%。

4.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2.8%。

5.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9%。其中,限上批发业:同比增长14.4%;限上零售业:同比增长29.6%;限上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6.9%;其中,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3.4%;限上餐饮业:同比增长8.0%。

6.财政总收入完成24.01亿元,同比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51亿元,同比下降3.1%。

7.规上服务业1-8):营业收入15.01亿,同比增长15.1%。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8):营业收入7.9亿,同比增长36.1%环比1-7月降低7.6个百分点

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64亿元,增长4.6%比全市平均高1.0个百分点。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11元,同比增长5.9%,比全市平均高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2元,同比增长4.3%,比全市平均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2元,同比增长6.5%,比全市平均低0.1个百分点

二、运行亮点

  从数据监测看,经济运行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较好,总体经济运行延续较好态势,但经济增长基础不够夯实,增长质量不够优化,增长逻辑不够协调。

1.综合经济逐步改善,产业贡献增强

1-9月,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4%,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6.3%(工业62.9%,建筑业3.7%),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工业4.4个,建筑业0.3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7.8%,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10.5%(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交通运输周转量增速,占比重3.9%,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1%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和抽样限下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速),占比重7.7,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3.2%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7%(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4.0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和抽样限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占比重0.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8%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0.4%(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6.3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银行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存贷款余额增速),占比重6.0%,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4%拉动经济增长0.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0.8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k门类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及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速和自有房地产增速),占比重3.0%,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9%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1%,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增速),占比重6.9%,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9.7%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4.9个百分点,对应实物量指标是抽中行业工资错季度增速,占比重3.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0%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

2.集群工业支撑有力产业增长不够平衡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三个行业大类共32家企业累计实现的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五成,三大行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15.2%,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2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3.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化学制品永荣系增长强劲,贡献明显。

3.重点项目主体贡献,投资后劲明显不足

从项目角度看,1-9月,全本年完成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含房地产),完成投资129.5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75%。对全投资“压舱石”作用突显。重点项目如莆田市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项目、再生功能性纤维生产线项目、循环再生绿色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莆田市秀屿区赤岑安置区项目、40万吨己二酸60万吨特种功能性材料项目.等项目持续放量,对全投资增长支撑作用强。

4.建筑业较快增长,项目合同储备堪忧

三季度当季新签合同额累计6.58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18.3%。5家1-3季度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占全区产值七成以上,其中四家企业三季度产值超亿元。存在问题:全区在库企业81家,1至3季度减停产企业49家,停产面达60.5%。项目合同储备堪忧1-9月,本年新签合同额累计25.46亿元,同比下降3.2%。

5.商贸消费较快增长,电商业态加快发展

限上批发业,国投森通、永盛投资、永胜工贸(东峤工业园华峰集团)、永荣锦绣(石门澳产业园)等大体量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拉动全区限上批发业15.0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中,互联网零售成主流。埭头、笏石等互联网鞋服零售相关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零售业态企业占我区限上贸易业企业数接近3成,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占全区限上零售业销售额超7成,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26.4个百分点。关注李时珍集团及其下属部分电商企业,今年销售额下滑明显,且部分企业本月开始停业。

6.龙头服务业较快增长,数字经济培育滞后

1-8月,营业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7.90亿元,同比增长36.1%,增幅位于全市第一。其他营利性主要支撑:福建平行在线设计院有限公司、鞍莆(莆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1-8月增速超217%,拉动其他营利性增长17.58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拉动仅靠个别体量大企业拉动,过于单一。29家其他营利性企业营业收入增幅有10家下降,其中体量较大的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建莆田电商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比下降超30%。剩余19家其他营利性企业营收增幅虽是上升的,但是由于体量小拉动不明显。

7.海洋渔业贡献明显,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完成产值4.73亿元,增长3.8%;畜牧业完成产值4.66亿元,下降6.2%;渔业产值完成28.54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6.69亿元,增长6.6%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8.4%,环比二季度下降6.0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4.2个百分点,环比二下降提高0.3个百分点占全市渔业产值51.7%环比二季度下降4.5个百分点;渔业贡献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海水养殖产量53.44万吨,增长5.6%;海洋捕捞产量1.00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支撑:一是江蓠(龙须菜)价格好、海带价格好;二是适合我区养殖水域,产量增加,特别是新增蛏养殖面积150亩,新增产量35吨。存在问题:传统大宗海产品平稳增长,特色品牌鲍鱼等品种拓展不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够,产量增长缓慢,价格下滑,养殖成本增加;海洋捕捞增长缓慢。

8.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增长压力较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市高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存在问题:经济增长结构失衡,各项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城镇虚拟租金下降,城镇化率偏低,城镇收入增长相对下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从微观经济看,一是工业减停产面仍然较大。1-9月,累计停产32家企业(含6家退库带基数企业),影响产值1.86亿元,减产企业达81家,减产额15.71亿元;减停产面达55.4%,累计拉低产值增速5.2个百分点。二是资金短缺明显,市场主体明显感觉经营困难加大,投资和消费预期偏弱,信心明显不足;项目招商落地困难加大,项目开工停滞增多,经营性土地出让放缓。三是资产盘活处置进度偏慢,国有房地产楼盘资产盘活不够,民营园区闲置工业厂房盘活转让处置力度不够,园区工业地产利用不足。四是升规纳统数量不足。库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策划培育不足。截止目前,“四上企业”月度入库成功仅17家企业,固投新开工项目22个;缺乏新增龙头型支柱企业。新入库企业规模小、贡献低,招商落地入驻不足,市场主体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夯实海洋渔业基础。做好海洋渔业等第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渔业持续发展基础,夯实海洋基地规模,保障海洋渔业经济特色和竞争性的基础。

2.提升临港工业产业。重点关注临港重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风电场等能源产业,笏石工业园区海洋渔业产业园拓展;关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传统行业生产情况,出口型企业经营情况,吸纳就业情况;能源企业需要关注国家产能政策影响;集群民营企业需要关注国际形势影响情况。

3.壮大服务业体量。完善三产联席制度,促进文化、旅游、海洋经济融合;发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南日海洋经济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重点关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高铁片区要素资源整合。一是以高端教育资源布局带动片区项目经济发展,抓住重要时间窗口,培育新经济生长极;二是精准地方政府债券政策置换运营,重点棚户区置换改造、发展公寓地产、园区标准工业地产、高标农田改造,消化存量商品房、安置房,稳住经济底盘;三是优先其他重点服务业经济、平台服务业经济发展,实现道超车。四是促进园区海洋食品产业链及物流产业链发展,实现经济内循环健康运行。

4.加快推进升规纳统。相关部门提升项目策划招商实效,加快策划、挖掘潜力,新增规模大、质量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入库,增加库内企业、项目存量,增加市场主体数量,如珠宝城、南日文旅集团公司等。

5.资金盘活有效利用。积极争取中长期国债份额,做好盘活置换有效使用,推动资金经济拉动作业,持续跟踪国有资产盘活处置进度,特别是国有楼盘地产资产,安置房资产盘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