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5205-2500-2023-00003
  • 发文机关: 秀屿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 2023-01-30
  • 发文字号:
  • 标    题: 2022年第四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 发布日期: 2023-01-30
  • 有 效 性: 有效
2022年第四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2023-01-30 17:17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频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秀屿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四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0%、3.3%、4.4%、4.9%

一、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0.76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1.3%增幅居全市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2.71亿元,同比增长2.1%环比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2.3%增幅居全市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8.1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5.4%增幅居全市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94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94.6%增幅居全市第4位。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69.06亿元,增长7.5%,环比1-11月提高0.8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0.6%,增幅居全市第2位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405.78亿元,同比增长19.4%,环比1-11月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1.4%,增幅居全市第1位其中,项目投资:完成365.06亿元,同比增长20.8%环比1-11月提高1.8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2.0%,增幅居全市第2位房地产投资:完成40.72亿元,同比增长8.0%环比1-11月降低3.9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97.0%,增幅居全市第1位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59.05万平,同比增长5.5%,环比1-11月提高3.6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95.2%,增幅居全市第1

建筑业总产值(注册地):完成57.04亿元,同比增长7.3%,环比三季度提高26.4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81.5%,增幅居全市第4

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10.2%,环1-11月提高4.6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15.3%,增幅居全市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47亿元,同比增长24.2%,环1-11月提高5.9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27.9%,增幅居全市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完成91.04亿元,同比增长6.6%环比三季度降低0.3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95.8%,增幅居全市第1位;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 完成346.16亿元,同比增长38.7%环比1-11月提高6.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1位;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4.5%,环比1-11月降低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

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2.05亿元,比增19.8%,增幅环比1-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78.8%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6亿元,下降45.9%,环比1-11月提高0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81.3%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份):完成5.52亿元,同比增长29.9%,环比1-10月提高3.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22.7%,增幅居全市第1位。

农业产值:实现98.30亿元,增长2.9%,环比三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05.1%,增幅居全市第4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725元,增长8.3%环比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2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976元,增长7.0%环比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98.6%,增幅居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127元,增长6.1%环比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1位

    二、经济运行特点

 1、增长趋于平稳回升,增长基础不够扎实

     横向比较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快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快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纵向比较看,环比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增速快全市平均0.0个百分点,陆路主要是中闽物流、永创物流、金汉新能源、城城物流;水路主要是长盛发海运、永顺船务、华洋海运、海顺海运、石南轮渡等支撑有力;工业增加值增速快全市平均2.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快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速增加值快全市平均5.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速增加值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速低全市平均4.6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5.0%,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2.9%(工业42.7%,建筑业10.2%),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工业2.1个,建筑业0.5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2.2%,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0.1%,占比重4.3%,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0.07亿元,增长11.0%,占比重6.8%,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1%,占比重0.5%,拉动经济增长0.0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5.1%,占比重5.6%,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增长3.5%,占比重4.1%,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03亿元,增长2.4%,占比重4.1%,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83亿元,增长0.8%,占比重5.2%,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 从序时看,总体增速环比提高,序时进度达到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环比有所提高,数据质量不断提高,数据基础不断夯实,经济指标序时进度达到预期,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限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完成序时年进度101.3%、102.3%、105.4%、100.6%、101.4%、115.3%、127.9%、100.1%、121.0%、114.9%122.7%从排位看,指标增长不平衡,指标分化明显,指标排名全市前三位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1位、项目投资增速第2位、房地产投资增速第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1位、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限上)增速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1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第1指标排名全市后第四位以后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位、产业增加值增速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5位、建筑业增加值增速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位、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第6位、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第4位。

    2、主导产业快速增长,中小企业下行明显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清洁能源风电产业、化学制品产业、纺织业快速增长,产业特征明显,在全市、全省贡献一定份量,工业单体规模突出,迫近百亿。分行业看,九大产业完成778.40亿元,现价增长24.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89.6%。其中,化学产品、纺织业、木材加工业、电力供应业分别增长42.5%、43.3%、42.4%、16.0%,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9.129.929.02.6个百分点,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4、7.5、2.6、0.7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美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0%、10.7%、9.5%、-49.9%、2.1%,分别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4.42.73.963.3%11.3个百分点,分别拉低规模工业增长0.10.9(拉动)、0.5(拉动)1.00.0(拉动)个百分点。分规模看,1310亿元企业增长2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0.3%,增幅快于规模工业12.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69家亿元企业现价增长49.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5.0%,增幅快于规模工业35.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135家亿元以下企业下降70.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7%,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83.6个百分点,拉低规模工业增长12.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风电快速增长,现价增长53.8%,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4个百分点,火力发电同比下降22.7%,拉低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

3、项目投资较快增长,有效投资稍显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总量和单体规模具有明显特征,集中在临港产业化工工业投资。临港工业园区的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项目、水性油墨环保再生功能性聚酯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生产线项目、永荣科技环己酮一体化项目、再生功能性纤维生产线项目投资贡献31.3%;东峤工业园区的高端运动面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年产二万吨高端纺织面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等工业投资项目投资贡献3.1%;国投公司的高铁南片区北组团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杨林棚户区改造项目、莆田市秀屿区高铁南片区度田棚户区改造项目高铁片区开发项目投资贡献9.3%;力高仟喜荟广场、琇屿青城等房地产项目投资贡献10.0%,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盘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较快,主要是琇屿青城、力高等楼盘投资后劲不足,一是项目的推进力度不够部分项目签约了没有开工,项目开工了进度跟不上二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往年动工入库项目结转至今年,当年度没有新的项目作为数据支撑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新增投资项目大部分倾向民生和生态建设,难以吸纳民间资本和银行贷款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配套资金到位难度较大。

4、规模企业增长较快,新增企业贡献明显

限上批发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309.88亿,增长42.6%,主要是东峤工业园华峰集团相关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2月累计销售额101.1亿,同比增长104.3%,占全区限上批零销售额近30%的体量,拉动全区限上贸易业批发零售额增长20.5个百分点;东庄采木网继续做出较大贡献,拉动全区增长近23个百分点;海投新能源、德容木业、楚晨贸易等2021年度新增入库企业也表现强势,拉动全区限上批发零售业4.5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主要是网上零售对本区零售额增长拉动较大,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10个百分点,今年2月月度新增4家电商企业,去年同期属经营初期阶段基数较低;11月月度新增8家电商企业,属新开业不带基数。限上餐饮业,去年新入库餐饮配送企业新之芽同期数低,增速高,拉动我区限上餐饮业增速10.2个百分点。2022年年度新增及2023年2月新增共计71家企业,包括34家批发、34家零售、2家餐饮、1家住宿,这部分新增企业,2022年批发规模超亿元的有7家,零售业规模超2000万的有7家。

5、建筑业市场竞争加大,建筑业生存困难

建筑业产值增长空间有限,提升经济增长贡献不够明显,    一是疫情影响,企业缺少新签订的订单,博晟、中环宏岸等龙头企业的省内外项目皆受到波及,都有停工情况出现,影响工程进度和结转,也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运输费等成本费用增幅较大,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产值下滑;二是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增长空间有限,特别是非注册地建筑业央企项目中标优势,注册地建筑业处于劣势;三是个别建筑企业外迁,新入驻企业特别是资质较高等级企业少。

6、龙头服务业支撑有力,新增企业贡献不足

1-11月份,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增29.9%,环比1-10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华峰药械网共3.77亿元,占其他营利性收入68.3%。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退库企业同期带基数较大,增幅回落明显;二是新增企业规模较小,增量增长后劲不足,增速排名靠后。

7、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渔业经济贡献突出

    种植业完成产值5.97亿元,增长5.0%;畜牧业完成产值6.65亿元,增长14.3%;渔业产值完成77.72亿元,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7.85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9.1%,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2.3个百分点,占全市渔业产值53.7%。海洋渔业经济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海产品产量58.67万吨,增长1.5%,其中海水养殖52.92万吨,增长1.7%,分大宗品种看,鲍鱼0.886万吨,持平,牡蛎20.28万吨,下降1.5%,龙须菜13.98万吨,增长0.1%,海带14.96万吨,增长2.8%。

8、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经济增速2.1个百分点,好于预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主要是收入四项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较大,经营性收入中渔业收入增长较

三、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稳固,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仍然影响较大,总体表现经济增长不够协调,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困难与压力还是较大。

2、退库企业多,新增入库工作力度不够,上规模龙头质量高企业入库少,相关部门策划、挖掘力度还不够,盘活存量经济力度不够,增量贡献不够明显。

3、建筑业总产值,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压力较大,规模工业存在较大波动风险是大型能源工业企业、大型装备工业企业大幅度下降,拉低工业增长,缺口明显,增量增长弥补困难。

四、建议措施

1、相关部门加快策划、挖掘潜力,新增规模大、质量高、影响力大市场主体落地,增加库内企业和项目存量重视增量经济贡献作用重点关注规模电商企业、重点服务业、平台经济的策划及入驻,如电商基地等新业态。

2、盘活存量经济力求深入掌握存量经济增长和运行情况,关注波动明显的规模工业企业,能源、风电装备企业运行情况,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运行情况实物量指标要有具体扎实的项目、经济活动支撑依据

3、精准策划专用债券。发挥金融撬动作用,策划棚户区、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专用债券,提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

4、各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务必明确指标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数据采集单位之间分工和协作,相对固定落实联席制度和议事机制,相对精准预估经济指标序时情况,尽量减小预测误差和出现大幅波动现象。

5、统计报表上报过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企业上报平台数据的逻辑性和匹配性,注意数据波动幅度较大情况,关注奇异值情况。二是上报平台的数据凭证的完整性和可采信性。三是数据指标填报前应该按要求准备好相关凭证,健全基础台帐。

附表:《秀屿区2022年1-12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市及各县(区)2022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