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PT05100-0300-2012-00095
- 发文机关: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12-05-02
- 发文字号: 莆秀政〔2012〕83号
- 标 题: 关于印发秀屿区“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 发布日期: 2012-05-02
- 有 效 性: 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有关单位:
现将《秀屿区“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
二○
主题词:林业 绿化 规划 通知
抄送:莆田市绿化委员会,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区纪委办公室,区委农办。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2015年)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1前言.............................................. 6
2基本情况.......................................... 6
2.1自然条件...................................... 6
2.2社会经济...................................... 8
2.4存在问题...................................... 9
3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
3.1建设背景..................................... 11
3.2必要性....................................... 11
4规划总体方案..................................... 11
4.1指导思想..................................... 11
4.2规划原则..................................... 11
4.3规划依据..................................... 13
4.4规划期限..................................... 13
4.5建设目标..................................... 13
5 工程建设方案.................................... 15
5.1建设对象与范围............................... 15
5.2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进度安排................. 16
6 造林绿化技术措施................................ 21
6.1城市、村镇、道路绿化模式..................... 21
6.2沿海绿色屏障造林模式......................... 25
7种苗规划......................................... 26
7.1绿化苗木培育基地及生产能力................... 26
7.2绿化树种需苗量............................... 26
8 投资估算........................................ 26
9 效益分析........................................ 27
9.1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7
10保障措施........................................ 27
10.1组织领导保障措施............................ 28
10.2政策扶持保障措施............................ 28
10.3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28
10.4种苗供应保障措施............................ 29
10.5参与社会保障措施............................ 29
10.6依法兴绿保障措施............................ 29
10.7奖惩制度保障措施............................ 29
10.8宣传发动保障措施............................ 30
附件:........................................... 30
1.绿色城市情况统计表............................ 31
2.绿色乡镇情况统计表............................ 38
3.绿色通道情况统计表............................ 42
4.绿色屏障情况统计表............................ 47
5.“四绿”工程建设规模统计表.................... 52
1前言
秀屿区地处湄洲湾和兴化湾之间,一面依山,三面临海,土地总面积76.2万亩。2002年莆田市重新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定,秀屿区现有管辖7个乡镇。这里山海兼具,资源丰富,这里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具有独一无二的妈祖文化优势,同时,秀屿区又是广大海内外投资者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独占鳌头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有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近年来,秀屿区积极利用其改革开放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正在崛起的秀屿区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目前有佳通轮胎厂、湄洲湾火电厂、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燃气电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木材加工区、风力发电场、福人木业、鞍钢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秀屿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成片开发和公路交通网络的形成,城市、村镇和通道绿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沿海防护林,特别是农田林网和基干林带的屏障作用愈显薄弱,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同时为积极响应为积极响应省、市政府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港城,为此构筑全方位的森林生态系统,成为秀屿区造林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2基本情况
2.1自然条件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介于福州与厦门和香港与上海之间,东距台湾台中港
秀屿区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地带,海拔高程为0.0~398
秀屿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秀屿区位于莆田市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植被稀少、气温高,有利于砖红壤化发育。土壤主要有红壤、石灰土、风沙土、盐土、冲击土和水稻土6个土类,分别占林地面积的84.40%,0.03%,13.28%,1.78%,0.06%和0.45%。
秀屿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闽东南戴云山东温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全莆田市分三个植被段,秀屿区属于其中的第三段。即莆田、仙游东南半岛木麻黄、相思树植物段。境内原生植被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杜英科等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经人们长期开发利用,这种原生植被群落已不再是植被主体,现在多为旱生性草坡,仅五候山、鹭峰山、大蚶山等人工种植相思树、黑松。林下草木极稀,主要有毛马唐、狗尾草、短穗画眉草、飞蓬、混生少量山芝麻、小叶赤楠及菝葜等植物。村庄有种植少量黄槿、榕树、樟、苦楝,近年有种植龙眼、荔枝、柑桔等果树。海岸、农田、河沟、房屋周围种植木麻黄片林和防护林带、生长良好。
2.2社会经济
目前,秀屿区下辖6镇1乡,147村居,城镇化水平30%,常住人47.9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17.25%。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78万人,占20.4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15万人,占79.58%。 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2:56.9:26.8,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7689.3元,增长9.5%。全区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正逐步提高。
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疏港道路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初步成型。(一)建成码头7个,新增福建LNG10万吨专用码头、秀屿港区5万吨码头、4万吨木材专用码头、万吨杂货码头等,年吞吐量超千万吨;莆头作用区1#-2#泊位、秀屿港区2#-3#泊位、(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启动。(二)铁路福厦铁路建成通车、火车站投入使用、向莆铁路和港口支线加快建设。(三)莆秀高速公路、城港大道、秀屿疏港路木材加工区段、环城北路建成通车、莆永高速秀屿段及石城疏港大道、城港大道二期秀屿段加快建设,“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二级以上公路及城市主干道
2.3绿化现状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3181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0607亩,占83.9%,全区活立木总蓄积
2.4存在问题
市民绿化认知度低,绿化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喻户晓。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每年的植树节并未出全民参与的场面。而且,秀屿区人口特征比较复杂,人们的素质有较大差异,群众的护绿爱绿的意识不强。常出现退绿改耕,违法占用林地,更新地块被取土养殖、晒海带等现象。
绿化监查、森林公安队伍薄弱,绿化执法工作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转变为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不够,我区地处沿海,常年多风少雨,土壤贫瘠,做好绿化实属不易,但是非法采石与采沙对林地的破坏给沿海的防护体系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而城区退绿改耕、肆意侵占等现象也愈演愈烈,造林绿化成效不明显。因此,加大执法力度、适时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是维护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
目前,园林、公共绿地在城区中占地面积与各类建筑和交通道路占地面积相比,十分有限:建成区街道可绿化地段狭窄,少有可种植2行以上乔木树种的地段,乔木片林少,城区森林覆盖率偏低;乡镇的公园、中心绿地及片林数量少,且管理水平滞后;道路两侧绿化带土地征占用手续多数未到位,导致绿化宽度受到限制。对于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开拓城市绿化新空间的意识不高;由于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绿化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实施手段和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严重影响到养护质量等诸多原因,园林绿化发展失衡。
3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建设背景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绿化基础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滨海宜居城区”的要求而开展的工程项目建设。
3.2必要性
“十二五”四绿工程是秀屿区城市现代的建设的内涵要求。“四绿”工程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污染、城市大气质量及水质不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四绿”工程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秀屿的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吸引投资,从而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为我区的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4规划总体方案
4.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城景相融的“绿色秀屿”目标和“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莆田”主题,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活动,突出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把莆阳大地建成山川秀丽、环境优美的滨海宜居城市。
4.2规划原则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用五年时间分期实施,力争实现“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的绿化目标。
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规划相应的建设内容,进一步扩绿增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结合宜居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港城交通网建设和主要溪流流域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四绿”重点工程。
我区人口密集,绿化用地紧张,地处沿海,应在城区周围发展较大面积的近郊森林,通过建立城区绿化和城郊绿化、防护林带的互补性,来实现城区绿化整体功能的优化提高。同时兼顾兴林富民,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还要考虑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侵袭。
既要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又要强化森林经营,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既要加强城乡绿化,又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绿化执法力度,确保植树成效,巩固绿化成果。
要创新机制,实行谁绿化谁受益、谁管理谁得利的新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在区绿化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相关的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合力推动“四绿”工程建设发展。
4.3规划依据
(一)《森林法》第四章第26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行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二)《公路法》、《铁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城乡绿化工程,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四)福建省地方标准《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DB35/T641-2005)。
(五)福建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1997)。
(六)《莆田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七)《莆田市“十二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
(八)《莆田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九)《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4.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1—2015年。
4.5建设目标
围绕“打造滨海宜居城市”这一目标,以创建国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单位)为载体,大力发展城镇森林,加快城镇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构建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到2015年全区城区规划建成区提高到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生态文明村建设,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到2015年,新增绿地面积
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精神,以开展“绿化林荫道,造福兴化人”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公路、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绿化美化水平。对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20
大力推进我区沿路(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海(临海山地一面坡、沙岸从海水高潮位向陆地延伸
5 工程建设方案
5.1建设对象与范围
城市建成区内的各类公园、中心区绿地、街道绿化、小区绿地、单位绿地、生产区绿地、开发区绿地、校园绿化、军营绿化、河岸绿化、拆迁新区绿化、规划新区绿化、主体绿化以及城市片林等。
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的“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非规划林地。路旁:主要指村级公路两侧边绿,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水旁:主要是指小塘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绿。
新建和现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隔离栅内,铁路、国省道、县乡道用地红线范围内。新建和现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隔离栅外两侧20
沿路:新建和现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铁路沿线两侧以外,在
沿海:河岸从适宜植树的地方起向岸上延伸不少于
环城:城市建成区边缘,在
5.2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进度安排
1、建设内容和规模
争创绿色开发区1个,绿色军营2个,绿色校园9个。新建公园2个,街头绿化10处,创建省、市级园林单位10个,城市主干道绿化5条,绿色广场1个。
2、建设进度安排
2011年创建绿色校园2个,完成一批精品公园和园区绿地建设,重点实施土海湿地公园一期绿化工程及城市经营性储备地的绿化,加强厂区立体绿化,加大市政公园绿化养护。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6.5公顷,新增绿地面积27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1公顷。
2012年创建绿色校园2个,实施土海湿地一期公园建设,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4公顷改建扩建工程。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2公顷,新增绿地面积30.6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0公顷。
2013年创建绿色校园2个,绿色军营1个。进一步完善城郊公园绿地建设,加大已建绿地的维护管理力度。实施土海湿地二期公园建设,抓好五候山森林公园前期建设,抓好片区绿化,对道路、工业园区进一步扩绿增绿。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8.21公顷,新增绿地面积16.81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3公顷。
2014年创建色校园2个,绿色开发区1个,做好笏石工业园区三期绿化工程,将其打造成绿色开发区。抓好土海湿地公园三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侯山森林公园建设,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6.5公顷,新增绿地面积24.79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2公顷。
2015年创建绿色校园1个,绿色军营1个。继续完善五候山森林公园建设。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0公顷,新增绿地面积8.6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公顷。
1、建设内容和规模
选择在集镇,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和生态区位重点的村(居委会)开展绿色村镇创建活动。计划创建绿色乡(镇)1个,绿色村庄52个;重点建设乡村农民公园7处以上,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及50%的行政村都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到2015年,新增绿地面积
2、建设进度安排
2011年,新增绿地面积49.18公顷,创建埭头绿色乡镇 1个,绿色村庄20个,绿化村主干道示范段1条,种植珍贵树示范片2片,绿色厂区3个,着重建设月塘、笏石乡农民公园各1个。每个绿色村庄至少30户花园式庭院,力争省级和市级示范村做到“村村有公园绿地,村村有绿色长廊,村村有花园式庭院”。
2012年,新增绿地面积17.11公顷,创建绿色村庄8个,重点建设乡村农民公园休闲绿地1处,埭头农民公园1个,建设龙眼、枇杷林带,休闲生态林带等,村主干道绿化示范段2条,种植珍贵树示范片1片,每个示范村至少有农户庭院绿化30户花园式庭院,力争50%行政村做到村在林中,路在林中,桥在林中,房在林中。
2013年,新增绿地面积17.34公顷,绿色村庄8个,重点建设乡村农民公园休闲绿地1处。创建东庄、平海农民公园各1个,村主干道绿化示范段2条,种植珍贵树示范片1片,每个村庄至少有农户庭院绿化40户花园式庭院,力争有50%行政村做到乡村林茂粮丰、庭院花果飘香、道路绿化成荫的绿色村庄。
2014年,新增绿地面积16.58公顷,创建绿色村庄8个,重点建设乡村农民公园休闲绿地1处。着重建设东峤农民公园1个,建设龙眼、枇杷林带,休闲生态林带等,村主干道绿化示范段2条,种植珍贵树示范片1片,每个绿色村庄至少有农户庭院绿化50户花园式庭院。
2015年,新增绿地面积17.42公顷,创建绿色村庄8个,重点建设乡村农民公园休闲绿地1处。着重建设南日农民公园1个,建设龙眼、枇杷林带,休闲生态林带等,村主干道绿化示范段2条,种植珍贵树示范片1片,每个示范村至少有农户庭院绿化50户花园式庭院。
1、建设内容和规模
完成省、县道和城市交通主干道绿化
2、建设进度安排
2011年,完成环城北路一、二期中央及两侧绿化工程,绿化面积7.72公顷。
2012年,完成县乡道路69.9公顷,其中环城北路三期5.3公顷,秀港路3.0公顷,疏港公路5公顷,沁峤路6公顷,完成乡村两侧道路绿化50.6公顷。
2013年,完成秀港路两侧绿化3.96公里。
2014年,完成疏港公路两侧绿化6.0公里。
2015年,完成县乡道路绿化19.2公顷,其中疏港公路7.0公顷,沁峤路6.0公顷,涵港路6.2公顷。
1、建设内容和规模
2011—2015年,全区计划完成造林绿化691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45.5公顷,稀疏林地补植1728.5公顷。封山育林4440.0公顷。矿区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2处,治理面积2.03公顷;沿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1公顷。
2、建设进度安排
2011年,完成造林绿化361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05.5公顷,疏林地补植85.5公顷,封山育林2825公顷。矿区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0.89公顷。
2012年,完成造林绿化167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0公顷,疏林地补植1433公顷,封山育林20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7公顷。
2013年,完成造林绿化470公顷,其中:疏林地补植70公顷。封山育林400万亩。矿区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1.14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公顷。
2014年完成造林绿化570公顷,其中:疏林地补植70公顷,封山育林50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公顷。
2015年完成造林绿化585公顷,其中:疏林地补植70公顷,封山育林515万亩。
6 造林绿化技术措施
6.1城市、村镇、道路绿化模式
项目区大部为抛荒地、杂地、盐碱地、旱地、湿地,部分需填方或客土才能绿化,土壤较贫瘠。针对绿地的土壤及当地气候因素,根据适地适树,绿化美化原则,在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化上选择一些耐瘠薄、抗风性强、耐盐碱的树种及乡土树种绿化大苗,如高山榕、橡皮榕、桃花心木、海南葡桃、凤凰木、芒果、刺桐、相思树。耐盐碱的可选用白千层、红千层、夹竹桃、榄仁树、露兜树、银合欢及锦葵科木槿属的黄槿、朱槿、扶桑、吊灯花和棕榈科的枣椰子、刺葵、皇后葵、蒲葵等;草灌木主要是海桐、假连翘、福建茶、黄金榕、鹅掌藤、大叶红草等。城市的主干道、市区主要街道,可选用芒果、桃花心木、海南葡桃、羊蹄甲、美人树、高山榕、凤凰木、木棉等绿化树种。在绿化基础上做到美化,克服目前树种单一的现象,强调植物配置与造景效果,包括针阔叶、常绿与落叶、色相变化等的搭配,使夏季树大荫密,冬季阳光能穿透地面,最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富于变化的道路景观。
覆土
绿地地形整理应严格按照竖向设计要求进行,地形应自然流畅。草坪、花卉种植地、播种地应施足基肥,耧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种植穴、种植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种植穴、种植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种植槽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种植穴、种植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规格应符合表1-表5的规定。种植穴、种植槽挖出的好土和弃土分别置放处理,底部应回填适量好土。
表1 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cm
|
树高 |
土球直径 |
种植穴深度 |
种植穴直径 |
|
150 |
40-50 |
50-60 |
80-90 |
|
150-250 |
70-80 |
80-90 |
100-110 |
|
250-400 |
80-100 |
90-110 |
120-130 |
|
400以上 |
140以上 |
120以上 |
180以上 |
表2 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cm
|
胸径 |
种植穴深度 |
种植穴直径 |
|
2-3 |
30-40 |
40-60 |
|
3-4 |
40-50 |
60-70 |
|
4-5 |
50-60 |
70-80 |
|
5-6 |
60-70 |
80-90 |
|
6-8 |
70-80 |
90-100 |
|
8-10 |
80-90 |
100-110 |
表3 花灌木类种植穴规格 表4 竹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cm 单位:cm
|
冠径 |
种植穴深度 |
种植穴直径 |
|
200 |
70~90 |
90~110 |
|
100 |
60~70 |
70~90 |
|
种植穴深度 |
种植穴直径 |
|
大于盘根或土球厚度20~40 |
大于盘根或土球直径40~60 |
表5 篱类种植槽规格 单位:cm
|
种植高度 |
单行 |
双行 |
|
30~50 |
30×40 |
40×60 |
|
50~80 |
40×40 |
40×60 |
|
100~120 |
50×50 |
50×70 |
|
120~150 |
60×60 |
60×80 |
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保持主侧枝分布均匀,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叶芽上方短截,可剪去枝条1/5-2/3,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常绿针叶树,只剪除病虫技、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技。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分枝点高应大于
苗木种植应以春季为主,种植密度和株行距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加支撑立柱,同时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种植植篱应由中心向外顺序退植;坡式种植时应由上向下种植;大型块植或不同彩色丛植时,宜分区分块种植。铺设草块、草卷应周边平直整齐,高度一致,必须与其下的土壤密接,互相衔接不留缝,铺设后需碾压、拍打、踏实,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叶开始生长。种植花卉苗木的株行距,应按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大小决定,以成苗后覆盖住地面为宜。
对园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对于不同的植物的生物特性给予养护,一般每年修剪、抚育2次,连续抚育2年,分别于5-6月,9-10月块状除草
6.2沿海绿色屏障造林模式
沿海一面坡的基干林带和松突圆蚧危害的林分可选择相思树类,如台湾相思树、卷荚相思树造林或补植,宜林沙荒地等基干林带造林可选择木麻黄或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树套种等方式造林;封山育林也选择相思类树种进行补植造林。
林地清理方式采用水平带穴状清杂,穴宽
块状整地,
营造相思类树种,造林密度300株/亩,株行距为
木麻黄或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树套种,造林密度167株/亩,株行距为
对封育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或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选择相思树等树种,采用“栽阔促针”的方法进行人工补植。补植分密植和稀植二种,台湾相思树密植为74株/亩,株行距
造林后及时检查成活率,如有死亡,在同年7-9月补植。造后连续抚育2年,先除草1*
封山育林在封育期间,应适时进行幼林抚育,劈除杂草,松土,伐除部分过密植株。抚育2年,每年抚育1次,4—5月份进行。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制止群众乱砍滥伐林木,在重要路口地段设立宣传牌2块和固定标志牌4块,标志牌要标明四至范围、封育面积、封育年限,封育方式、封育措施等。
7种苗规划
7.1绿化苗木培育基地及生产能力
辖区内没有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四绿”工程的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所需苗木均为外调,绿色屏障的部分相思树、木麻黄苗木系自育苗,不足苗量需外调。
7.2绿化树种需苗量
“十二五”四绿规划工程总需苗量为2061.17万株,其中乔木1306.84万株,灌木606.13万株,草本148.2万平方米。绿化树种分年度需苗量详见5-1。
8 投资估算
“十二五”四绿规划工程总投资12392.18万元,其中绿色城市投资5997.9万元,绿色乡镇投资670.56万元,绿色通道投资3377.43万元,绿色屏障投资2118.29万元,“四绿”工程分年度投资估算详见5-2。
9 效益分析
9.1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四绿”工程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污染、城市大气质量及水质不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环境资本是现代化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临海建设防风固沙林,护岸护路林,可充分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切实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区中心的森林能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城区小气候,减少温湿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使城区的温湿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工业区周围的森林能充分发挥其隔音减噪、增氧固尘的作用,起到净化空气,隔离噪音,改善水质的作用;山区森林为城市发展提供环境与水源保障;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为城市增添景观。据专家测算,亚热带地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可达58.2元/亩·年,防止水土流失的价值可达44.4元/亩·年,供氧量的经济价值可达90.9元/亩·年,孕育鸟类防治病虫,减少木材损失的价值可达41.8元/亩·年,旅游休闲的经济价值可达54.5元/亩·年,则森林生态效益可达289.8元/亩·年。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有林地116164亩,为此测算本项目森林生态效益可达 1.68亿。综上所述,城市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具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饮用水尖、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重功效,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10保障措施
10.1组织领导保障措施
由区绿化委员会主任任总指挥,区绿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逐项抓紧落实。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城乡绿化。
10.2政策扶持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土地资金怎么解决、收益归谁所有等问题,研究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包括:“谁造谁有”的政策,“谁种植、谁采伐、谁更新、谁管理”的办法,企业冠名、租赁、认养,占用农田的合理补偿等办法。要充分利用利益机制,采取招标承包、租赁、冠名、认养等办法,也可以给企业做广告,鼓励全社会一起参与道路绿化。要鼓励种植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加大技术指导,确保绿化带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让农民得到实惠。要通过发放林权证等方式,保证群众利益,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调动各方面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确保“四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0.3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区财政要把“十二五”四绿工程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划出一定的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各部门要依法落实部门绿化责任,特别是公路、交通、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部门“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加大“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各乡镇(街)、行政村要落实配套资金,支持“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对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要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
10.4种苗供应保障措施
苗木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必须严把苗木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地方的苗木质量等级标准,做好苗木培育、采购、调运、验收等工作,绝不允许等外苗用于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成效。按照“十二五”四绿工程实施年度及工程所需苗木数量,提前做好苗木的培育、定购工作,抓好苗木基地建设,保障“十二五”四绿工程建设所需的苗木数量。
10.5参与社会保障措施
创新义务植树的方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和林地绿地认建认养活动,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开展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美化,鼓励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创新社会造林的激励机制,确保业主投资造林的收益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林农兴林致富的积极性。
10.6依法兴绿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公路法》、《铁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对新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新城区绿地率30%、旧城区绿地率25%的指标留足配套绿化用地,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地、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城乡绿化成果。
10.7奖惩制度保障措施
“十二五”四绿工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街)政府任期目标重要考核内容。各乡镇每年应向区政府和区绿化委员会上报“十二五”四绿工程实施情况。区监察局、效能办要组织开展专项监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各重点工程牵头单位要制定考评方案,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将结果上报区绿化委员会。区绿委对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
10.8宣传发动保障措施
“十二五”四绿工程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要举措。各乡镇、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特别是宣传、广电部门要发挥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宣传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将每年3月作为义务植树月,组织开展党政军民大型植树、纪念“三八妇女节”植树、百校万人校园绿化、保护母亲河、千家万户种植珍贵树、军民共建绿色军营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掀起“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新高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 350305020001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