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市秀屿区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由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办汇总7个乡镇政府和27个区直部门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而成。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及附表七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止。报告在秀屿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ptxy.gov.cn/)上向社会公布。(联系地址:秀屿区政府办公楼340,邮编:351146,联系人:陈建伟,联系电话:6729959,电子邮箱:ptxy686@163.com)
现将我区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2015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及《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莆政办明电〔2015〕29号),围绕我区当前中心工作,结合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领域问题,落实本辖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稳有序,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莆秀政办明电〔2015〕13号),建立健全统计报送制度。组织各乡镇、各部门信息公开经办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和培训,传达上级有关精神,认真指导并督促区直各单位和乡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乡镇政府和区直单位年度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平台。以区政府网站为主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整合各乡镇、部门门户网站,及时完整地主动公开包括政府领导、部门机构职能、新闻动态、最新文件、规划发展、人事任免、财政预决算、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行政执法、政策法规、应急管理等信息,网站累计访问量接近3万人次。根据年初的机构改革情况,整合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由原来的35个减少至27个,大大提高了相关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的一致性。全区19个单位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准确的公布政府信息。印发《关于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莆秀政办〔2015〕53号),督促区直各单位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文件进行政策解读,2015年,全区共制定政府性解读材料11份,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突出重点。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莆秀政办明〔2015〕20号),要求各部门紧紧围绕今年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和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深化公开内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我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有序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一是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完成政府工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等信息公开及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公开;稳妥有序地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主动向社会公开经财政部门批准的预、决算情况表,完善预算编制,积极推动部门预算公开,持续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实行乡镇受理、初审及区住房保障部门复审网上流转审批,实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透明,加强征地信息、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偿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文件以及所需的审批材料、审批流程,及时编写项目进展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准确的公开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信息,社会救助信息依托村务公开栏进行常态化公开,教育领域信息通过区政府门户网上设立的教育政务栏公开,医疗卫生领域信息通过医院公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开;辖区内国有企业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本企业网站、企业内部公示栏等方式公开;主动受理“12345”信息平台及“12369”环保热线的投诉信息并在区环保局门户网站进行公开;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莆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9期,公示案件信息137件,并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秀屿分局公示栏公示;及时主动的在区民政局的门户网站、公开栏公开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等有关情况。二是全面加强主动公开工作。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统筹运用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布信息,充分发挥秀屿信息、秀屿新闻网、区发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三是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规范政府依申请公开的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流程,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网、区政府网站意见箱等平台的作用,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申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量。2015年,全区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43条。其中,区政府及区直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56条,乡镇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87条。
(二)主动公开主要类别。2015年,全区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中,机构职能类信息182条,占8.5%;政策法规类信息84条,占3.9%;规划计划类信息78条,占3.6%;行政许可类信息332条,占15.5%;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34条,占1.6%;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社保就业类信息404条,占18.9%;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86条,占4%;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79条,占3.7%;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295条,占13.7%;其它类信息596条,占27.8%。
(三)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形式
1.政府网站。设立秀屿概况、政府部门、政务公开等9个一级栏目和60多个二级栏目,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编辑、审核、报送和发布等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更新及时,承诺服务事项明了,公众意见和建议得到反馈,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开放、便利、快捷的操作和查询平台。同时,相关乡镇和部分区直单位也开设了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置信息公开板块,7个乡镇政府和27个区直部门继续以此为平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3.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45个,设置1个综合窗口、10个分中心及15个常驻窗口,绘制了一套完整、高效、透明、立体的工业类投资项目手续审批流程图,让项目业主不仅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而且还可对审批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办件情况进行监督,提升了我区项目服务水平。
4.其他便民渠道。各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例如:区政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对原政务公开栏进行修缮,各乡镇、各单位都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公开行政审批、审核、办事依据和流程;区住建局对接市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权力运行及网上公开系统,实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透明;区人社局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及时准确的公开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信息;秀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利用福建省食药监局政务网站和莆田市食药监局政务网站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等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区政府、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规定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2015年,全区共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35个,其中区级机关设置受理点28个,乡镇政府设置受理点7个。2015年,全区共收到政府依申请公开10条,其中7条当面申请,3条信函申请,同意公开答复7件,其他答复类型3条。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无。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2015年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比较单一,公开文件以发文类居多,服务类信息公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目前各单位主要依托网站、政务公开栏公开政府信息,其它形式信息公开还有待提升。
(二)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公开力度。按照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确保主动公开文件全部及时公开,不断丰富公开内容。二是拓展公开形式。以莆田市创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栏建设,加快区直有关部门、乡镇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公开新渠道,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信息公开服务。
七、附表(见附件)
附件:秀屿区人民政府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表
附件
秀屿区人民政府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表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2015 年度 | 历年 累计 |
主动公开文件数 | 条 | 2143 | 18406 |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数 | 条 | 2143 | 18406 |
2、政府公报公开数 | 条 | 0 | 0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总数 | 条 | 10 | 12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条 | 7 | 8 |
2、网上申请数 | 条 | 0 | 0 |
3、信函申请数 | 条 | 3 | 4 |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 条 | 10 | 12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条 | 7 | 9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条 | 0 | 0 |
3、不予公开答复数 | 条 | 0 | 0 |
4、其他类型答复数 | 条 | 3 | 3 |
受理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数 | 件 | 0 | 0 |
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减免金额 | 元 | 0 | 0 |
接受行政申诉、举报数 | 件 | 0 | 0 |
行政复议数 | 件 | 0 | 0 |
行政诉讼数 | 件 | 0 | 0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 350305020001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