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维稳护安更加有力。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把公安工作融入“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1+4”工作模式,严格落实“日调度、日研判、日报告”,圆满完成各项安保任务,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牢牢守住了“三个不发生”底线。守牢网络安全新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年内,共迅速处置敏感案事件150余件,查处谣言案2起,其中1起被“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作为典型案例登载。
二是坚持重拳出击,电诈整治成效凸显。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坚持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重拳、下狠手,切实守好群众“钱袋子”。今年,全年电诈立案数、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5%、35.69%;资金返还数同比上升529%,实现“两降一上升”良好态势。坚持破案攻坚和追赃挽损同向发力,组织“打击犯罪 追缴返赃”集中返还仪式2场,返还受害群众财物390余万元,用打击破案的实际效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提升风险管防水平。深入推进“三见警”行动,围绕辖区25个必到点、10条必巡线、16个人员密集场所,叠加开展“步巡、车巡、视频巡、无人机巡”,打造“空地联勤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巡防体系,让群众切身感受警察就在身边。紧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从110、信访、12345、12389、部门推送及日常下乡走访等“六个维度”全量起底,并依托“全市一张图”矛盾纠纷衔接平台实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共起底各类纠纷2530余起,已化解2050余起,化解率81.16%,特别是成案类矛盾纠纷同比呈下降趋势。
四是坚持源头治理,筑牢交通安全防线。紧盯路面交通安全主战场,对事故易发路段、客货运企业等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展开“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分门别类建立隐患清单、治理清单,督促整改道路交通隐患470余处,约谈高风险运输企业42家次,发出整改提醒函10份。年内,全区一般交通事故、亡人数、受伤数实现“三下降”目标。全区12处省级、1处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处全市重大道路隐患整治督办清单项目均已完成验收。此外,分局创新的落地查处三轮车违法载人方面经验做法被福建应急管理公众号、省道安办工作简报刊载。
五是坚持执法为民,推深法治公安建设。健全完善全区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严格落实“每日提醒、每周通报、每月考评、每季分析”和案件“五级审核把关”制度。年内,共考评案件1170余起,督促整改执法问题9060余个,专项排查整治执法突出问题25个。坚持标本兼治,结合实际,制定《全区公安机关规范警情案件处理暂行规定》《关于规范非法行医案件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等,助推执法规范化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六是坚持主动服务,优化惠民利企举措。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全区7个“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共办理综合业务11.1万余笔;积极延伸服务触角,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及辖区企业提供上门办证服务47次,组织“专场办”活动16场次;推行周六户籍窗口“错时办”服务,为群众办理业务60余笔。同时,探索建立《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无户口人员落户工作运行机制(试行)》,成功帮助47名无户口人员落户。扎实推进“亲清八闽 护航莆阳”,设立经侦警务联络站2处,组织警企座谈会、培训会8次,协调解决问题17个;重拳严打制售假、金融领域犯罪案件11起,涉案金额破2000万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七是坚持数字引领,增强科技强警动能。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装备要战力,立足秀屿海域特色,打造岸海一体联勤中心,创新“五联五共”工作机制,实现纳管船舶停靠、出海和外辖区船舶途经重点海域等全流程跟踪管理。依托笏石空管站和鼎秀苑小区自动化机场,充分发挥无人机实战效能。年内,共协助处置各类警情130余起,寻回走失人员1人;配合主题宣传240余场次;并承担莆田第十中学、毓英中学、秀屿区实验小学等“空中护学岗”勤务。
八是坚持素质强警,锻造过硬公安铁军。坚持“练在平时,用在急时,赢在战时”,全方位提升全警实战素养。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夏季大练兵”活动,分局民警在省市各类比武竞赛中斩获佳绩。年内,在省市公安机关比武竞赛中2个集体、1名个人荣获全市一等奖,1名个人荣获全市二等奖,3名个人荣获全市三等奖,1名个人荣获全省三等奖。特别是以分局为主组建的市局代表队在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1名分局民警代表在全国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此外,分局原创作品《离心脏最近的一抹红》荣获福建省基层党建优秀视听作品大赛短视频一等奖,系全市、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一部获奖作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