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 日在秀屿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秀屿区财政局局长 吴建忠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秀屿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区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有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按照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以及区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
1、政策资金引领,夯实壮大财源基础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将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第一时间抓好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部署。经初步测算,全年预计减税降费2.22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等各项政策,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入累计支出1537万元,财政奖补和服务力度加大。为全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和增信支持,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下达人才专项资金160万元,支持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研发团队。
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5000万元,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全力助推临港工业园区、石门澳产业园和东峤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园区平台承载能力。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奖补、基金等方式,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安排第三产业和电子商务专项资金997万元,扶持新兴业态平台经济的发展,帮助做大做强药械网、平行威客、采木网等平台企业。
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敏锐把握今年中央增加赤字及特别国债的政策动向,实时跟踪财政部、省财政厅最新政策动态,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筹备,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争取更多的债券份额及政策倾斜,全区共获得各类中央下达直达资金44127万元,其中:特殊转移支付23940万元。
加强土地资源统筹管理。尽快回笼资金解决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全区全年用地出让21宗1593亩,全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94764万元,其中:经营性用地出让7宗689.8亩,全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69900万元(含区级分成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收入125400万元)。
2、统筹存量资金,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要求,严把关口,打好组合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资金使用上更加精打细算、讲求绩效,除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外,大力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2020年全区一般性支出控制数18045万元,比2019年压减10%。
2020年,共完成执行清理结转结余资金27629万元,占历年结转结余资金76397万元的36.2%,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三保”支出。
3、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重点支出
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财政及时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做好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投保、就业奖补、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等工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资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累计拨付4273万元,为秀屿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区级财政共安排各类专项资金1363万元。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支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农田水利、水土流失治理、渔业资源保护。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区级财政共安排综合扶贫资金1074万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387万元。大力推进脱贫奔小康工作,落实产业、就业、教育等贫困人口综合扶贫政策,继续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全面推广,系统运行的资金累计超8.9亿元。二是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健全常态化、稳定的生态环保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区级环保治理投入5468万元。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稳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三是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防控。压实债务管理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推进隐性债务化解,依法依规做好重点领域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20〕3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等文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做好政府债务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控工作,强化债务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债务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年共争取到再融资债券资金56507万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40218万元,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综合债务率等均低于警戒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4、强化监督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调整方案、人大决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扎实完成建议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共完成建议议案、提案办理13件。全力配合巡察、审计等部门抓好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对发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落实并长期坚持,做好对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使用拨付情况的审计工作,提高直达资金使用绩效。
启动预算项目库管理。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区委区政府社会发展规划的项目,全部纳入预算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有利于我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及时公开预决算。区本级及7个镇政府预决算均按规定在人大批准后20日内公开,79个单位部门预决算均分别在财政批复后20日内公开,公开率达到100%。
(二)2020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000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312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018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063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063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调增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7700万元,同时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00万元。调增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223763万元。
预算执行过程中,受疫情影响,以及下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118万元等因素,预算收支发生变化,需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调整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233000万元保持不变,其中:地方级收入调增至143000万元,中央级收入调减至90000万元;区本级支出预算调增至243871万元,与年初预算数216063万元相比,增支27808万元,增长12.9%。
预计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7%,与上年持平,其中:地方级收入1412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8.7%,比上年增长2.3%;上划中央收入848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4.2%,比上年增长-3.6%。
预计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700万元(含上年结转及当年上级专项指标支出,下同),比上年增长10.6%;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
2020年区本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如下: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由于减税降费、部分重点企业减收等多重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均未完成年初预算,主要原因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税收减收2.22亿元,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预计减收1.5亿元。同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企业产销有较大下滑。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78209万元,增长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127万元,增长16.4%;节能环保支出3563万元,增长234.2%;城乡社区支出4223万元,增长65.8%;农林水支出23350万元,增长80.4%;住房保障支出5968万元,增长15%。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34551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34551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调增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11400万元,同时调增政府性基金支出111400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调增政府性基金收入20337万元,同时调增政府性基金支出20337万元。调整后,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6628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66288万元。
预计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84439万元(含区级分成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收入1254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收入7337万元、专项债务收入1244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77.7%,比上年增长153.5%。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240315万元(含上年结转及当年上级专项指标),完成调整后预算的65.6%,增长63.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15万元,相应安排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115万元。
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未进行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调整。
预计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37203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3324万元。
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未进行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调整。
预计2020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820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7%。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626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8.8%。
(三)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9年,省政府核定并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5354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52820万元,专项债务400727万元。2020年新增债务限额1402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债务1581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24400万元。区本级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9376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8638万元,专项债务525127万元。到2020年底,我区实际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0627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53424万元,专项债务452851万元,控制在限额之内。
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在年度预算执行终结和决算编制中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复杂困难的财经环境,区财政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财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主要是:一是疫情持续,财政收入恢复较慢,增收存在困难,传统财源增量有限,新兴财源成长缓慢;二是支出刚性持续攀升,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养老、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都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增大;三是政府债务虽然控制在省定限额范围内,但隐性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四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预算绩效激励约束不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仍待提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积极应对财政收入中的困难,也要充分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努力提高财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财政工作上新台阶。
2021年收支预算安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二是强化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从严控制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和财政可持续性。三是坚守底线,强化预算安排约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存量。
(一)2021年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
1、完善财政政策支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支持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安排财政贴息资金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支持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二是安排中小发展专项5000万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重大技术攻关,推动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政策,精准帮扶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降本减负的获得感。安排电子商务扶持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我区金银珠宝、医疗器械、木材家具、海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债券资金投资带动作用。与省市部门密切沟通,获得更多新增债券资金,提高项目建设财政投入能力,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支持,借新还旧,减轻存量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同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专项债券投向结构,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作用。
2、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方面发展建设。完善金融惠农政策,拓展农业保险服务“三农”功能,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向基层全覆盖。
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改革制度,研究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突出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支持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支持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3、坚持疫情防控投入,有效保障防控需求
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疫情未全面解除之前,一刻不能放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继续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疫情防控有关财政资金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转产、促复工、扶企业”各项工作,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要素保障等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4、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区本级预算安排民生支出176957万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842万元,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突出产业、就业等长效帮扶措施,支持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安排教育支出98022万元,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落实“一增长、两确保”要求,重点支持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安排卫生健康支出24124万元,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改善提升社区、乡镇医疗条件,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270万元,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保障标准,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二)2021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收入预算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的原则,对2021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财政总收入24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级收入14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上划中央收入101300万元,增长19.5%。地方级收入加上体制结算净收入、各项财力补助和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80000万元等,预计区本级可安排支出预算总财力250872万元,相应安排区本级支出预算250872万元(含11月30日前收到的上级提前下达的2021年专项指标53万元),其中:“三保”预算支出221147万元:保基本民生95147万元;保工资104344万元;保运转21656万元。
区本级支出主要安排情况:
教育支出98022万元,增长8.3%;
卫生健康支出24124万元,增长-15.7%,主要因为2020年上级转移下达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直达)资金4000万元,安排用于区医院内科综合楼工程建设;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270万元,增长12%,主要因为财政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标准提高,增支2067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3077万元,增长12.4%。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89196万元,增长1.7%,其中:土地基金收入287901万元(含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即区级分成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收入244622万元),增长89.1%。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89196万元,增长20.3%。其中:土地开发支出62474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5500万元;棚户区改造支出14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7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支出1055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91027万元;“十四五”规划编制费740万元;企业、项目资本金10000万元;调出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8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纳入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66万元,增长740%,主要是莆田盐场盐田征用补偿金收入736万元;相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66万元,增长740%,主要是盐田征用涉及职工安置及内退等安置费用支出73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0514万元,增长6.1%;其中: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739万元,增长2.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775万元,增长7.8%。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7715万元,增长4%。其中: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809万元,增长0.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906万元,增长7.7%。
(三)扎实抓好2021年预算执行
为确保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我们将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切实提升预算执行质量,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是稳定财政收支预期。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财税政策动向,研判财政收入形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组织收入和减轻企业负担的关系,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按照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更加注重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盘活并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支出有效性和精准度。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构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挂钩机制。高度关注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落实基本财力保障主体责任,坚决守住“三保”底线。
二是保障财政可持续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大包大揽,在财力许可范围内,逐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有效防控财政金融风险,深入开展化债工作。着力加强政府债券预算管理,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严格将专项债券与项目相对应,提前做好拟发债融资的项目准备,确保发债后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及时将债券资金用到项目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全口径债务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分析,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指标,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三是加快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更好地运用绩效管理手段强化激励和约束。完善部门项目库建设,规范预算项目储备。严格规范执法监督检查、审理等程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对脱贫攻坚、预决算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专项资金等领域监督,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示范点建设,加强内控监督检查,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大会各项决议,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为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建设港兴业旺富美秀屿,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