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秀屿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秀屿财政局 时间:2022-01-07 15:4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秀屿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区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有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落实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按照区四届人大次会议决议以及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

1、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完善财政和部门项目库管理。积极使用财政预算一体化新系统,严格财政预算项目库管理,做到“先立项、后预算”,今年已立项项目库4838个。严格项目库绩效审核,金额立项与绩效设置并行,强化管理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优先拨付。今年已拨付社会保险基金3155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056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994万元,及时保障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支出及时有效,将民生落到实处。

杜绝随意改变财政资金用途和无预算支出行为。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严格把关其资金使用用途,确保将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同时杜绝无预算的支出行为,做到有支出必有预算,预算金额指导支出金额。

严格把关部门预算健全部门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切实使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结余结转情况相适应。今年已清理统筹和重新安排使用上级结余结转项目126笔,共计25594万元,有效压缩结转规模。

2、注重资金使用绩效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在原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2022年预算绩效的审核力度,强化结果导向,杜绝设置模棱两可的绩效指标,严格绩效管理。同时,前一年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的预算金额挂钩,倒逼各单位加强自身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绩效执行成果。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推进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对于预算金额较高的项目严格绩效审核,健全绩效评价,多维度设置绩效目标,积极开展财政抽审,随机抽取部分项目,从信息填报质量、数据准确性、指标质量、自评结果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复核。本年度已委托“莆田学院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对4家单位开展项目绩效财政评价,其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评价等级为“优秀”、“红火蚁疫情防控”评价等级为“优秀”、“名优教师专项津贴”评价等级为“良好”;选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整体绩效财政评价,评价等级为“良好”。确保绩效评价真实有效,预算执行成果显著。

3、强化债务风险防控

实行限额管理,落实偿债资金。地方政府债务严格实行限额管理,适度举债不突破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截至目前,我区债务限额1013600万元,政府债务余额916500万元,政府债务余额不突破债务限额。将政府债务举借和偿还纳入年度预算管理,积极筹措资金,用好上级转贷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债券,确保到期债务偿还任务完成。

全力向上争取,发挥债券效益。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支持,合理安排新增债券投入项目,有效缓解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减轻财政支出压力,有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21年共争取到债券资金327835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41635万元(一般债券11188万元,专项债券130447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186200万元(一般债券50200万元,专项债券136000万元)。

统筹财政资金,强化债务化解。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通过盘活存量资金、调入政府性基金等方式,统筹财政资金强化政府债务化解。同时,巩固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规模。加强政府性基金征收,盘活国有资产收益,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供财力支撑。

4、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建立审计整改问责联动机制,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针对审计工作报告列出的问题清单,相关部门逐一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全力配合巡察、审计等部门抓好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对发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落实并长期坚持,加快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拨付进度,提高直达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整改反馈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巩固整改成果,并将审计整改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制度,避免重复出现类似问题,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二)2021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届人大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000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427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01300万元。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872万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872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批准,调增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61388万元,同时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388万元(再融资债券50200万元)。调增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312260万元。

预算执行过程中,受疫情影响,以及下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1388万元等因素,预算收支发生变化,需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批准,调整后,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244000万元保持不变,其中:地方级收入调增至146450万元,中央级收入调减至97550万元;区本级支出预算调减至247822万元,与年初预算数250872万元相比,减支3050万元,减少1.2%。

预计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0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2.5%,增收6000万元。

预计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354万元(含上年结转及当年上级专项指标支出,不含再融资债券50200万元,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7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2021年区本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如下: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均已完成年初预算,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00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44000万元的102.5%;地方级收入14871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42700万元的104.2%。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93994万元,增长2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740万元,增长30.9%;节能环保支出13258万元,增长272.1%;城乡社区支出3172万元,减少24.9%;农林水支出20947万元,减少10.3%;住房保障支出1259万元,减少78.9%。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届人大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89196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89196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批准,调增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66447万元,同时调增政府性基金支出266447万元。

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批准,调减政府性基金收入144674万元,同时调减政府性基金支出144674万元。调整后,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41096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410969万元。

预计2021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410969万元(含区级分成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收入143659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623万元、污水处理费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240万元、专项债务收入26644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4.5%。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410969万元(上年结转及当年上级专项指标),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7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届人大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966万元,相应安排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966万元。

预计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6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6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届人大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0513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7714万元。

预计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352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4%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77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1%。

    (三)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省政府核定并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7197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18838万元,专项债务653132万元。2021年新增债务限额14163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债务1118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0447万元。区本级2021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1360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30026万元,专项债务783579万元。到2021年底,我区实际地方政府债务余额91648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08940万元,专项债务707548万元,控制在限额之内。

    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年度预算执行终结和决算编制中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复杂困难财经环境财政局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我们清醒的看到,财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主要是:一是疫情持续,财政收入恢复较慢,增收存在困难,传统财源增量有限,新兴财源成长慢;二是支出刚性持续攀升,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养老、医疗、教育方方面面都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大;三是政府债务虽然控制在省定限额范围内,但隐性债务化解压力大;四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预算绩效激励约束不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待提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继续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积极应对财政收入中的困难,也要充分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努力提高财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财政工作上新台阶。

    2022年收支预算安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二是强化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从严控制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和财政可持续性。三是坚守底线,强化预算安排约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存量。

    2022年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

 

1、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支持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聚焦“强攻产业、主攻工业”主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加快打造“千百十”六大产业集群,推动南日岛争创国家级海洋经济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一圈一街一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二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重大技术攻关,推动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政策,精准帮扶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降本减负的获得感。安排电子商务扶持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我区金银珠宝、医疗健康、木材家具、海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债券资金投资带动作用。与省市部门密切沟通,获得更多新增债券资金,提高项目建设财政投入能力,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支持,借新还旧,减轻存量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同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专项债券投向结构,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作用。

2、提升基础配套水平,建设城市崭新面貌

安排60000万元,重点用于高铁新城、土海湿地公园周边等地块征迁补偿,为城市扩容腾出空间;安排17000万元,重点用于完善城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

加快主城区北联东拓南进、集中连片崛起。联动开发高铁新城、中心城区、土海三大片区,完善高铁新城市政道路,加强基础配套建设,推动高铁新城片区启动区项目发展。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高标准做好重点板块、生态廊道、景观轴线、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彰显城市特色风貌。绿色开发土海片区,以湿地公园为核心,以湿地景观为特色,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特色康养小镇。

3、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城乡基础建设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安排2亿元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方面发展建设,突出“一镇十二村”布局和“两个示范片”建设;保障海上养殖专项升级行动。完善金融惠农政策,拓展农业保险服务“三农”功能,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向基层全覆盖。

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改革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突出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乡村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支持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4、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推进

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疫情未全面解除之前,一刻不能放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继续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安排2100万元,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疫情防控有关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抓转产、促复工、扶企业”各项工作,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要素保障等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5、继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着力提升民生事业发展

    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在发展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安排民生支194232万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安排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026万元,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突出产业、就业等长效帮扶措施,支持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安排教育支出95960万元,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落实“一增长、两确保”要求,重点支持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入学难、入园贵”等问题安排卫生健康支出42555万元,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改善提升社区、乡镇医疗条件,提高全区疫情应对水平,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691万元,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保障标准,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二)2022年全本级预算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收入预算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的原则,对2022年全区本级预算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

    财政总收入263500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级收入156480元,比上年增长9.7%;上划中央收入107020元,增长8.4%。地方级收入加上体制结算净收入各项财力补助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90000万元等,预计区本级可安排支出预算总财力274610万元,相应安排区本级支出预算274610万元(含11月30日前收到的上级提前下达的2021年专项指标932万元)“三保”预算支出222395万元,其中:保工资95094万元;保运转23987万元;保基本民生103314万元。

本级支出主要安排情况:

教育支出95931万元(不含代编未细化支出)同比增长5.6%

卫生健康支出42555万元,增长76.4,主要因为2022年安排增加各类抗疫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316万元,增长24.1,主要因为财政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标准提高;

节能环保支出300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9104万元其中:土地基金收入258854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区级分成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收入245096万元)。

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59104万元,减少10.4%。其中土地开发支出20000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0000万元;振兴乡村支出20026万元;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支出12676万元;城市建设支出170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44957万元;为民办实事项目(含开展隐患整治及暖警惠民工程、创城)5000万元;调出资金90000万元,补充一般公共预算财力。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纳入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0万元,增长3.5%,主要是秀屿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管理费收入、秀屿区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管理费收入、秀屿区石南轮渡客运运输收入、福建莆田盐场有限公司原盐销售收入等;相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00万元,增长3.5%,主要是区国投办公装修、莆田盐场盐田改造维修、石南轮渡码头、船舶维修等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5000万元,增长11.1%;其中: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350万元,增长4.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0650万元,增长14.5%。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41214万元,增长9.3%。其中: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809万元,增长6.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236万元,增长11.7%。

    

(三)扎实抓好2022年预算执行

为确保完成2022年预算任务,我们将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切实提升预算执行质量,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是明确重点,狠抓财政收入工作。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财税政策动向,完善新经济、新业态服务模式,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组织收入和减轻企业负担的关系,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土地出让,协调相关部门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倒排时间,推进土地出让进度。继续盘活并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加快剩余安置房的处置力度,资金及时清缴入库。

是加强管控,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大包大揽,在财力许可范围内,逐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支出有效性和精准度。高度关注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落实基本财力保障主体责任,坚决守住“三保”底线。

三是积极争取,抢抓政策资金支持。有效防控财政金融风险,继续开展化债工作。着力加强政府债券预算管理,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严格将专项债券与项目相对应,提前做好拟发债融资的项目准备,确保发债后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及时将债券资金用到项目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全口径债务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分析,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指标,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四是完善制度,强化绩效制度管理。深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规范绩效目标纳入预算编制的流程,与预算同编制、同审核、同批复,项目支出必须申报预算绩效目标情况,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更好地运用绩效管理手段强化激励和约束。完善部门项目库建设,规范预算项目储备。严格规范执法监督检查、审理等程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对振兴乡村、预决算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专项资金等领域监督,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示范点建设,加强内控监督检查,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大会各项决议,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谱写港兴业旺富美秀屿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