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八届人大 二次会议第1092号建议的答复

莆秀政〔2023〕71号

来源:秀屿区政府办 时间:2023-06-15 11:2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杨伯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乡村人才回归工作力度的建议》(第109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 施,秀屿区聚焦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在外人才“回归难”等问 题,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工作力度,通过实施“引才、聚才、 留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念好“人才经”,逐步形成“人才 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良好态势,为我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

  一、关于“用乡情留人”的建议

  秀屿区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依托驻外流动党组织、商会以及各类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介我区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信息和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乡贤、企业家、 高校毕业生、创业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持 续筑强乡村振兴“人才链”。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我区通  过举办恳谈会、乡亲联谊会等活动,看望慰问在外人才,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切实让广大在外人才感受家乡温暖,增进情感认同,激发回乡投资兴业热情。今年1月26日,我区举办了“2023 年情系秀屿共话发展”秀屿籍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10名秀屿籍在外人才受邀参加,进一步点燃了在外人才返家乡、建家乡 的热情。在大学毕业季,还积极举办人才政策推介活动,组织莆籍大学生走进秀屿、了解秀屿,推介秀屿的产业和人才发展 环境,并诚挚欢迎莆籍学子回乡就业创业,扎根秀屿、奉献秀屿。2022年以来,我区新增招募31名省、市级“三支一扶”高 校毕业生,引导36名莆籍高校毕业生到我区基层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就业,充实基层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卫生等领域力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二、 关于“营造环境”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了让更多懂农 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回归乡村、服务乡村,我区坚持规 划先行,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围绕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保护、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 提升等重点工作,先后出台了《秀屿区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 重点任务》《秀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秀屿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资源聚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居住、交通、环境、风貌、管理品质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逐步打造了宜居宜业的乡村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95个村庄规划编制,实施120个行 政村的污水管网建设,陆续新建农村公厕90座,建立农村生活 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提升产业扶贫基地28个,全面推进农村 道路硬化,并完成了东潘村、营边村、上塘村等40余个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了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同时,我 区按照“精细规划、精致建设、精心管理、精美呈现”建设要 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推动建设一批精美的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整合提升了一批集生 产、观赏、游乐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让美丽乡村成为吸 引在外人才回归的新动力、新引擎。比如东庄镇形成以东庄营 边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后江村篁山溪为主干的“ 一溪四村”农 业休闲旅游产业片;埭头镇依托汀港山旅游景区、天云洞景区形成沿海石头山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月塘镇着力开发东潘沿海沙滩资源,逐步打造集沙滩旅游、露营基地为特色的滨海旅游点 。

  今年,我区还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深化12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创建一批“ 一村一 品”示范村,并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农村改厕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品质,为各类人才回归乡村施展才华创造便利条件。

  三、 关于“政策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相应的住房、养老、医疗、子女就 学、配偶就业、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留 才环境,如在秀屿区医院、出入境窗口、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 设立人才专属通道,联合省立医院、市第一医院等定期开展“医 师下基层”活动,满足人才就医、出行等专属需求,倡导形成 “敬才、爱才、惜才”的社会风尚,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服务留人。

  我区还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在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支持、用地保障、金融信贷、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给予人才保  障。比如率先在全市绘制产业链“发展全景图”,制定企业“发展清单”“服务清单”;对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按规定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各类重点人才选拔培养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返乡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给予不高于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今年还将新建人才公寓190套,全力支持各类乡村人才回归创新创业。2020年以来,已兑现各级人才政策待遇2600多万元,为600余名产业人才子女解决转学、就学问题;2022年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对4名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2023年向上级推荐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同时,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成立了全市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完善7个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各类专家学者、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并选认科技服务和创业人才为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2022年我区共选认省级科特派员29人、科技特派团队9家、科技特派法人1家,市级科技特派员21人。

  下一步,我区将立足区情实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乡情乡愁”牌,深入实施在外人才回归工程,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区乡村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