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秀政〔2024〕68号
蔡清华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南日岛渔旅融合新业态下的发展建议》(第1428号)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基本情况
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三大岛、莆田第一大岛,地形呈“哑铃”状,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由111个岛礁组成,面积在0.0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礁有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发展“渔旅融合”业态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有底蕴。
(一)渔业资源。南日镇荣获2023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福建省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66.4公里,I、II类水质面积占比居全省首位,滩涂优质广茂,盛产100多种名优水产品,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6万方智能型高端深海养殖装备项目落地南日海域。
(二)旅游资源。南日岛旅游、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是国家级和美海岛,福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和省直机关第二批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现有九重山3A级景区和三个2A级景区,有国鲍荟、福鲍沙滩、日月岩等旅游景点,精心打造“一荟两馆五基地”和“一岩两山三滩”精品旅游路线,成功举办八届全国海钓邀请赛,先后被授予“中国海钓基地”“中国休闲垂钓之乡”等荣誉称号。
(三)文化资源。南日岛拥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深邃的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积淀,造就独特的渔村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其中浮叶“冲海祈福”的元宵民俗传承悠久,耕海牧渔的拼搏精神激励前行,南日岛保卫战的英勇历史可歌可泣。
二、落实情况
(一)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深耕细作海洋经济。
一是提升一产。做强水产种业“芯片”,提升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牡蛎、双线紫蛤“四大贝苗”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实施一批水产种业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建设三倍体牡蛎育苗示范基地、平海湾·海丝双壳贝类苗种繁育基地等。推进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发展海水立体化多营养层级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全塑胶渔排养殖、“风渔融合”养殖等模式,加快建设新型环保塑胶渔排养殖示范区、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深海养殖融合发展示范区、兴化湾三倍体牡蛎科技养殖示范基地。拓展养殖空间,发展深海养殖,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落户南日岛,推动绿色能源与“蓝色粮仓”同促进、共发展;6万立方米的智能型高端深海养殖装备与旅游设施结合的“闽投秀屿1号”已顺利下水。
二是壮大二产。整合岛内资源,依托东岱渔港,加快东岱海产品加工园区、海产品交易中心和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集散、加工贸易、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新型渔港经济区。拓展岛外腹地,依托秀屿区笏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南日鲍等特色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对接海大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园区,完善集育苗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饲料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业态;依托LNG冷能产业园,建设现代海洋生产性服务示范区、海丝水产品集散中心,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业务。
三是拓展三产。依托涵江闽中水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建设海吉星水产品综合产业园,至2025年交易规模达100亿元。设立闽台渔业合作基地、台湾渔民创业园、远洋渔业两岸合作基地,与台湾地区开展渔获交易、前端生鲜销售、冷链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合作。拓展水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贸易,加强福鲍网平台引流和运营,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南日海产品影响力。开展“莆田南日鲍十大名菜推选”等识鲍、品鲍系列推广宣传活动,以莆田动车站鲍鱼展示馆建设为试点,打造莆田区域特色海产品品牌。
(二)注重全域旅游开发建设,拓展繁荣渔旅经济
一是发展渔旅业态。充分挖掘海滩、海岛旅游资源,打造渔旅融合新业态。荣获国家级“和美海岛”“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等荣誉称号,全省首批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推出东岱湾垂钓平台、景观型生态休闲渔业、垦区渔旅融合平台等全市最先一批渔旅融合体验项目,建设体验型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海上田园综合体;举办南日岛首届沙滩露营文化节、潮汐音乐季、中国·南日岛全国海钓邀请赛暨鲍鱼文化节、福建省首届开海文化季等系列渔旅融合特色活动,引爆海岛旅游热潮;与海相邻的屿仔洋研学基地投入运营,开通“福往福来”湄洲岛-南日岛海上游线路,形成“以渔促旅、以旅兴渔”新格局。
二是打造渔旅品牌。港南村、海山社区、浮叶村、鳌屿村先后荣获莆田市“金牌旅游村”称号。精心打造“一荟两馆五基地”等一批旅游品牌,其中国鲍荟研学中心、鲍鱼博物馆以“鲍”为基,充分展示“鲍打天下”金字招牌,年均接待达8000人次。南日岛党性教育基地被列为“省直机关第二批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福建南日东禹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入选福建省观光工厂名录。福建莆田南日鲍科技小院入选第五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11种国家地理标志鲍鱼品牌价值排行榜》发布评估南日鲍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41.66亿元。以九重山、皇帝山、燕里沙滩等资源为核心,推进渔旅融合发展、自然景观开发,扩展景区承载能力,串点成线,打造精品山海相融旅游线路,“金牌旅游岛”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化渔旅宣传。邀请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进岛拍摄,包括央视1套《三餐四季》、4套《远方的家》、17套《田园帮帮团》等栏目组,借撒贝宁、刘玉栋等名人效应和主流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海岛渔旅融合知名度和美誉度,累计在各主流媒体品牌刊登新闻上百次,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成立南日镇自媒体联盟,整合全域自媒体力量,助力线上宣传百花齐放。
(三)精心策划海岛旅游活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精心策划渔旅活动。不断加强文旅供给“力度”,全力“做精”节庆活动。3-4月宣传预热月,开展海岛旅游预热宣传。4-5月体验月,与研学活动相结合,试开展把海“带”回家体验活动,围绕动手体验海带晾晒、系龙须菜、鲍鱼养殖等内容,推动体验式南日游。5-10月周末游月,在福鲍沙滩开展周末“周末趣南日”音乐季活动,月月不同主题,5月主题“把海带回家”,以海带、龙须菜、鲍鱼养殖为内容,开展劳动体验、美食创作、文娱活动;6月青春月,开设周末剧场,邀请脱口秀、相声、乐队等演出团队入驻表演,将福鲍沙滩打造成听乐观影的旅游胜地;7月亲子月,结合屿仔洋研学教育基地、东岱湾休闲垂钓平台、垦区渔旅融合项目等,开展海岛寻宝、滨海露营、亲子运动会、渔排养殖体验、探秘九重山等周末活动,沉浸式开启海岛旅游;8月“摊”玩月,开设周末集市和跳蚤市场,邀请岛内外商家、群众展销文创产品、手工艺产品、海岛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等,让地摊经济点亮海岛;9月赶海月,结合全国海钓邀请赛和开海时节,策划一批拉网捕鱼、垂钓渔趣、赶海拾贝活动,同步开启海鲜美食节,举办海鲜品尝宴,打造“最美不过南日鲜”品牌印象;10月赏秋月,邀请游客一起寻找“最美打卡点”,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出“醉美南日”话题,进行线上“南日一景”评选比赛。10-12月慢生活月,推出“去有风的南日岛”闲暇放松游路线,策划“海上听风”“海边慢跑”“海岸煮茶”等团体活动,吸引公司团建与个人自由行群体来南日体验海岛慢生活。把“文旅+民俗”“文旅+美食”“文旅+娱乐”“文旅+康养”等融合业态贯穿活动始终,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二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围绕全域旅游,持续升级“吃住行游购娱”五要素。“吃”,整合南日鲍、南日紫菜、南日海带等地理性标志美食和系列非遗小吃,推出“福鲍平安宴”“福鲍平安面”;提升港南瞰海餐厅、上岛餐吧两家网红餐厅建设,打造美食名片;依托5-10月夏季海岛游文旅活动,借助后备箱集市、网红餐车推介系列南日特色小吃。“住”,加快建设云海山庭酒店、珊瑚酒店2个星级酒店;推进“闽投秀屿1号”深海养殖装备平台建造项目,推出海上居住新模式;成立南日镇民宿联盟,充分发挥平台功能,以“南日小渔民宿”“鹿鸣苑民宿”“悦海云栖”等一批海岛精品民宿为示范点,带动建设全辖区高品质民宿集群。“行”,购置旅游大巴、旅游观光车、海钓船,让旅游出行更加方便;完善岛上租车服务,引进10辆五菱宏光MINI,20辆电动车;对全镇黑车司机取缔打击,引导入驻首汽网约车并逐步推广,规范全镇车辆运行。“游”,发布旅游宣传片8支、旅游主题曲1首。南日岛渔村民俗文化馆、屿仔洋研学基地等投入使用,增添海岛游玩新去处。“购”,国鲍荟伴手礼馆开馆,设计推出伴手礼60余种,推进国鲍荟研学中心、港南游客中心、浮叶游客中心、南日岛渔村民俗文化馆等产品销售点设立。“娱”,策划一批赶海娱乐游玩项目,包含鲍鱼采摘、拉网拾贝、收割海带等渔业体验内容,带来海边游玩特色体验;策划全域景点标识标牌,计划增设打卡点、导览图、讲解牌,让景点串点成线,好景连篇。
三是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组织召开民宿联盟、自媒体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共有60余名民宿业主及自媒体达人、返乡青年参加。联盟的成立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建立健全了管理机制,积极发挥联盟平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做好提优服务、提质增量、提档升级等工作,做到有组织架构,有阵地保障,有行业规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问题解决,破解行业瓶颈,从行业发展的“新岛人”变成文旅繁荣的“兴岛人”。定期举行“海岛青年说”交流会,邀请省自媒体协会、区委网信办、自媒体达人、本岛民宿业主及自媒体爱好者共同参加,为有意助力家乡发展的海岛青年们搭建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的平台,滴水成海、形成合力,让青年群体在海岛乡村振兴中发挥澎湃力量,助力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感谢您对南日镇开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南日岛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