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珊、黄潮月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壮大南日岛海带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430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南日岛海带产业发展情况
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全岛由111个岛礁组成,海岸线总长66.4公里,2023年全镇海洋渔业水产品总产量24.25万吨、生产总值49.14亿元,水产总量约占秀屿区的40%、全市的32%。其中,海带养殖面积4.5万亩,产量9.5万吨(干海带),约占秀屿区的60%、全市的50%,“南日海带”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秀屿区海带加工业发展起步较晚,50年代以来主要是通过晾晒淡干海带的方式进行初级加工;1996年初步开始海带盐渍加工生产;近两年开发了烘干海带、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工的水产品有熟海带干、海带丝、海带结、海带串等,形成了较完整的加工产业链。目前南日岛培育了福建省盛丰水产有限公司、莆田市海岛人家水产有限公司、福建省淼鑫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新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沙洋海带加工厂等5家海带加工厂。
二、关于壮大产业规模。一是推进完善产业布局。我区编制《秀屿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积极创造海带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海带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全国首创海上风电区融合养殖发展模式,在留足风机的安全距离和维修通道外,全部返回养殖,保障渔民养殖生产海域。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日岛东部海产品加工园区及万吨冷库建成即招商,将大程度解决南日海带产业发展用地、冷库的问题。二是推进养殖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应现阶段进行养殖生产的优良水产种苗,重点推广“黄官1号”“黄官2号”海带新品种,亩产量干品平均在2.5吨以上。在苗种繁育方面,以塑料框和维尼纶绳的苗帘改进,育苗池利用搅拌机的水平式布局替代了北方地区阶梯式布局育苗工艺,育苗效率高,有效降低海带育苗成本。大力开展渔业设施升级改造,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将泡沫浮球改造为环保的塑胶浮球,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加工做精做强。区领导组织带队到福鼎考察海带加工情况,推动全区海带加工涉及环保问题的解决。2023年引进福建新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建设国内先进海带烘干加工生产线,海带烘干加工工艺采用净化、软化、熟化、脱水、干燥、盐渍、杀菌等一系列流程处理海带,所生产的海带品质稳定,易平展、不黏连、成色好,更通过“机器换工”缩短了海带上市时间,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助力海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该公司产值已达1800万元。四是推进品牌名片打造。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宣传南日海带,进一步扩大南日海带品牌知名度。仅2023年中央电视台就先后11次报道海带、南日鲍、龙须菜等一批海产品,为南日岛全域旅游打响名声,聚拢人气。
三、关于降低运输成本。区国投集团直属的石南轮渡公司目前执行大宗货物过渡合作协议阶梯式收费管理,签订协议一方在每月过渡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享受8折折扣(即每吨40元)及报备货车优先过渡等优惠优先措施。浮叶一级渔港目前由于生态红线及用海因素暂缓建设。
四、关于完善配套设施。一是大力宣传使用环保锅炉。海带加工配套的锅炉应符合相关污染防治要求,根据《关于全面推进锅炉污染整治促进清洁低碳转型的意见》(闽环规〔2023〕1号)有关要求,不再新上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以及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生物质和其他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同时燃油、燃生物质锅炉废气需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鉴于目前海带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已建议企业使用电锅炉或燃气锅炉用于辅助生产,助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二是要求企业建设废水治理设施。引导海带加工生产废水配套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不得直排外环境,经设施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南日海带加工厂部分已安装尾水处理设施。三是加大日常监督管理。我区将对已批复符合规划的海带加工项目加强管理,强化废气、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督,进一步提升全区环境质量及规范企业生产,筑牢生态环境屏障。
五、下一步发展南日岛海带产业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大力发展小海带养殖,充分利用适宜养殖海区,为海带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海带原料;支持南日海带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企+龙头企业+专业户+农户”模式,积极培育海带原料初加工基地,增加南日岛海带加工规模;继续通过官方媒体、新媒体及自媒体等传播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让南日岛海带以自有品牌价值走向国内外。
感谢您对南日岛海带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