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00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莆秀政函〔2025〕8号

来源:秀屿区政府办 时间:2025-02-28 15:39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

陈桂泉代表提出的《关于保护好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莆田海上粮仓的建议》已收悉,我单位的协办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海洋科技投入与生态养殖及增殖放流事宜

(一)加大海洋生态监测力度。我区已设置11个近岸海域国、省控水质监测点位,其中位于海洋牧场附近的有4个,可对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水质形成持续后效监测。同时,我区每季度对285个入海污染源开展全覆盖常规性监测,并对水质异常的全面溯源整治,切实做好海洋污染监测预警工作。2024年,我区近岸海域国、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率100%,水质状况位居全省前列。

(二)定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大力发展增殖渔业,推动建设南日等国家级海洋牧场。近5年共约放流鱼苗8000万尾,虾苗21亿尾,中国鲎31.1万尾、蛤苗1017万粒及螺苗30万粒。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已完工,主要建设内容有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放流工程和在线观测工程,总投资4600万元。海洋牧场共投放礁体构件7.39万空立方,使用海域面积7.24平方公里;同时在鱼礁区及周边海域持续增殖放流鲍鱼、双线紫蛤、石斑鱼、黄鳍鲷、黑鲷等种苗1200万单位,鱼礁区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建设在线观测水文、水质、气象系统一套及水下视频系统二套,实现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

(三)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持续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着力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海上养殖实施改造,创成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3个,其中秀屿区人民政府是全省首家以县级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培育全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2个。重点发展贝类和大型海藻养殖,不仅生产出优质、美味的水产品,对渔业增汇、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加快蓝色海湾海滩海防带修复建设事宜

(一)严格养殖项目审批。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严把海边养殖项目环评审批关,对于不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确保水产养殖项目符合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

(二)加强海漂垃圾整治。全面实行环卫一体化机制,由沿海各镇自行招投标委托第三方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包含海漂垃圾清理),2024年,我区年度投资475.77万元,配备海漂垃圾清理专职人员数量87个,沙滩运输车9辆,打捞船7搜,累计出动清扫人员18541人次,清理垃圾1621.64吨,海漂垃圾密度(RDD241.27m2/Km,较2020年呈逐年下降。

(三)强化养殖尾水治理。区海洋与渔业局、秀屿生态环境局联合编写《致全区水产养殖户的一封信》,实地走访养殖单位进行入户宣传,并利用LED、拉横幅等措施积极向群众宣传相关环保理念,督促责任主体建立优化尾水处理设施。同时严格落实《福建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5/2160-2023),定期对水产养殖企业尾水开展监督性监测,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依法依规立案处罚,全力保障我区海水水质质量。

三、关于建立风电有序退出有人岛的机制事宜

南日岛已建成多个风电项目,在陆上风电场方面,龙源(莆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南日岛风电场可直接向当地负荷供电,不仅一定程度满足了区域负荷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助力福建风电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还减轻了省网向当地送电的潮流,降低了网损。在经营期,该项目年均缴纳增值税436万元,年均缴纳所得税845万元。海上风电项目同样成果显著,如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于20231031日在南日岛海上风电场完成全部工程安装。该项目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投产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该项目创新性地实现了“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获取清洁能源的同时,拓展了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

我区风电项目布局也会充分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环境和鸟类迁徙等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前均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评价,避开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和鸟类迁徙通道,所以,风电对南日岛当地资源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和可调控性,我区暂无建立风电项目有序退出有人岛计划。

四、关于出台海沙开采禁令及严格监管措施事宜

(一)强化组织联动。区打砂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功召开三次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并作出下一步工作部署。同时,积极推动职能部门与属地乡镇的沟通协作,建立线索移送与联动整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二)严格执法监管。全面开展非法采砂线索摸排与处置工作,2024年累计摸排非法砂场26宗,复耕耕地23.89亩,复绿林地1.14亩;针对盗采海砂,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各镇设立举报电话、张贴《严厉打击盗采海砂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通告》,并结合海岸巡逻共同形成高压打击态势。截至目前,我区已立案1起占用林地砂场案、1起盗采海砂案、对6起占用耕地砂场发函督查整改,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洗砂、盗采海砂等违法行为。

(三)完善长效机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深入研讨,建立健全“采砂洗砂”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对巡查、海上执法、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投诉受理、举报处理、舆论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同时严肃问责机制,对落实工作不力、违反相关规定的16名干部依规依纪严厉问责,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深入开展,有力保障了我区的砂石与耕地资源保护,规范了砂石行业的行业秩序。

五、关于推动渔旅融合发展事宜

(一)以规划为引领,打造旅游“牧场”。我区以沿海岸线旅游开发为契机,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湾岛旅游 五彩秀屿”特色资源,发展集生态、养殖观光、渔业体验、特色餐饮、岛上田园、红色旅游、休闲垂钓体验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海洋牧场和海峡两岸“蓝色粮仓”、海岛开发与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辐射海西的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和生态康养地。坚持短期、中期、长期分步谋划实施,全面改善秀屿沿海岸线面貌,提升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沿海岸线旅游,激活莆田海洋旅游经济潜力。

(二)以项目为抓手,改善基础设施。重视规划引领、突出项目建设、加大设施投入、提升品牌内涵,助推沿海岸线旅游发展。一是南日云海山庭酒店主体已竣工营业,它是集餐饮、旅业、会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酒店。南日岛海洋文化创意园项目也即将营业,它在秀屿打造了一个集康体健身、滨海沙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钓艇游轮码头、度假观光的滨海旅游地和同时兼具培训、会议等多功能的滨海酒店。二是推进秀屿区智能型高端深海养殖装备“闽投秀屿1号”项目建设。打造集合科研养殖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基地,实现莆田海洋渔业产业从近海到深远海、从低端到高端、从粗放到精细的绿色转型。秀屿南日岛东岱湾景观型生态休闲渔业发展项目已进入投产阶段。它用海面积133.8公顷,已建设休闲养殖网箱及休闲平台,打造集大型藻类养殖、鲍筏式养殖、鱼类网箱养殖及辐射周边渔村的体验型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综合体。三是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滩”活动,进一步规范南日岛、埭头半岛、平海湾交通秩序,全方位提升道路秩序及道路景观建设,完善旅游交通路网,制定旅游交通路网及景点景区主要交通道路人车分流建设方案,完善沿海岸线交通体系,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健康,便利群众及游客健康、绿色、环保出行。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育文旅产业。南日镇、埭头镇先后被评为全域旅游生态小镇,秀屿区南日岛已陆续承办了六届7次全国海钓比赛,南日岛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海钓基地”“全国游钓基地”和“全国海钓竞赛训练基地”。一是实施精品路线打造工程。围绕湄洲—南日首航,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完成一批网红打卡点的建设。趁势补齐秀屿沿海岸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短板,目前已打造出“圣丰民宿”“天云民宿”“凯天民宿”等一批具有秀屿特色的精品民宿,去年5月份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就入住南日“有家客栈民宿”,称赞有加;同时推出“来秀屿必吃的十道菜”“南日鲍全宴”等特色菜品;开通南日岛旅游专线、引进景区公共出行服务;精选推出一批品质优良具有秀屿特色海鲜伴手礼;策划推出“沙滩篝火晚会”“星空KTV”“海边餐厅”“休闲海钓”等娱乐项目,丰富业态。二是开展常态化海钓活动,积极拓宽海钓经济链条,探索体旅结合新模式,延伸亲子钓虾比赛以及钓友交流会、海钓器具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将南日岛海钓活动由赛事专业化向大众休闲化拓展、由赛时场地向常态化训练基地延伸。积极培育海钓产业,增强南日文旅产业的传播力。三是以湄洲岛—南日岛航线开通为契机,今年将在平海湾、南日岛、埭头半岛开展“莆阳爽夏 秀屿逐浪”“开海节”等系列文旅活动,通过露营音乐节、鲍鱼文化科普展、海洋主题油画展打响滨海旅游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