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政协八届二次 会议第2023199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来源:秀屿区政府办 时间:2023-07-31 16:14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市卫健委:

民建莆田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健全分级诊疗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建议》(第2023199号)提案收悉,现将协办情况函复如下:

我区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健全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硬件配套,加快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要求,相继出台《秀屿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莆秀政办 〔201690号)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诊疗工作的通知》(莆秀救治〔20229号)等多份文件,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二是完善分级诊疗流程。以秀屿区医院、盛兴医院两家二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划片区成立医联体、医共体,分别对接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建立市、区、镇三级危急重症患者会诊群,畅通转诊通道。同时,通过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降低住院床位费等一系列举措,多管齐下鼓励群众自愿到基层首诊、就近住院;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秀屿区医院于202210月加入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实现区域内医疗人才和医疗设备有序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诊疗服务能力“提上来”。同时,区卫健局积极牵头对接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依托“千名医师下基层”“联合病房建设”工程,安排中高级职称医师前往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诊、教学查房、讲座等,定期前往各镇村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其中,区医院内科综合楼、月塘镇卫生院过渡用房、南日卫生院发热门诊和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等6个项目竣工投用;东庄镇卫生院新址(一期)、南日镇卫生院周转房、东峤镇卫生院病房楼扩建项目正在竣工验收;全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甲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新院区项目正式落地秀屿,预计2023年底动工建设。二是加大医疗设备专项投入。2022年我区共投入5078万元用于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必需医疗设备集中采购,目前设备已供应到位,有效改善我区基层就医条件。三是建设远程高清视频门诊平台。将远程高清视频门诊平台建设纳入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秀屿区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范围覆盖基层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所,上联市级三甲医院,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与省内外专家“面对面”互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

我区着力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全区145个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夯实基层卫生网底。2022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140万人次,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二是深化“点题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行为,持续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大力整治不合理重复检查问题,推进区域医共体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制定出台《建立巡诊机制服务群众工作方案》,在全区17个边远地区行政村开展巡诊活动以及特殊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巡诊121次,参加医务人员658人次,服务群众9460人次,特殊人群的签约率已达100%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我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招聘入编139人,入学定向委培生12人,为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新鲜血液,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秀屿区医院以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为抓手,引进耳鼻喉科和妇产科两个名医团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专家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四是开展健康工作信息化管理。按照市卫健委卫生信息统一规划要求,以“莆田健康宝”为载体,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已接入全市影像、检验平台,各医疗机构临床可调用检查检验结果,群众可自主查询;秀屿区医院预约挂号功能已成功接入“莆田健康宝”,群众可线上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