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秀政函〔2024〕60号
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实施和改进的建议》(20242039号)已收悉,现将我区协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广泛征求,注重企业急难愁盼
一是通过企业家微信群、区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商会会员座谈会、“政企直通车”“莆田市亲清惠企”等方式,加强惠企政策宣传,收集、转办、反馈企业家的诉求和建议。其中“亲清惠企”平台办结了栢合冷链项目用地、天石源用工、企煌工贸员工子女上学、崇福建材退款、海恩得机电置换土地等12个诉求。
二是组织相关部门每月深入企业、园区一线,面对面与企业家开展交流,并解读政策,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及存在困难,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如前往汇龙海产、华兴玻璃、基诺厚普等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贷款”政策宣传活动,面对面指导企业通过“金服云”平台申请贷款。
(二)精准施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推动小微产业园建设。着力推动小微产业园统一设计,推进同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建立良好互动的产业链条和合作机制,以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区首家小微产业园联东U谷·秀屿数智健康产业园,目前项目一期15栋建筑单体已全部封顶,正在开展室内砌筑施工。全省首个鲍鱼为主题的产业园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项目于2023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是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对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笏石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帮扶。目前,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园区管网、排污口、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基础设施排查,并完成“一园一策”建设方案、自评报告编制;笏石工业园已形成深度排查报告、“一园一策”建设方案初稿。
(三)法制保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①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集中攻坚买卖合同纠纷类执行案件,一季度共受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78件,审结78件,结案率100%、结案平均用时6.83天、有财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100%,集中攻坚成效显著。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开展打击莆田运动鞋制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探索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新模式,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联合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今年以来,我区共对制售假运动鞋、服装等侵权假冒案件起诉4件5人,依法告知知识产权权利人5家。目前辖区内有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区相关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贴息41.3万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得奖励5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示范企业获得奖励40万元。
二是强化融资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多元化金融产品,优化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量明显增加。我区已为14家白名单企业办理政府性融资担保4735万元,协调解决产业链金融支撑问题4次,达成政银企合作475.5亿元,成功协调市担保公司为基诺厚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信贷资金等金融要素流向乡村产业。已与农商银行签订协议,为种植产业联盟、林蚝水产、海发水产等授信10.3亿元。
三是探索引才育才留才新思路。组织25名返乡大学生开展座谈,通过观看宣传片、实地参观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形式,鼓励学子回乡就业创业。发动禁毒教育基地、石南轮渡等企事业单位提供“返家乡”实践岗位,吸引103名大学生参与实践。组织大学生3批124人走访参观永荣科技、华峰华锦、中海燃气等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和人才双向选择。落实市委“壶兰计划”人才政策,组织辖区企业、人才申报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今年来已组织申报2批次共34人。组织开展“技能莆田”鞋服产业职业培训活动,由市高级技工学校承办培训,帮助培训华峰员工49人,最终合格27人。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大惠企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信、税务等部门桥梁与纽带作用,开展“政策解读、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商会活动”,扩大民营企业惠企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整合多方资源,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组织相关部门继续深入走访企业调研,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关注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利益诉求,用心用情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为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加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