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秀屿区统计局
2009年10月20日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项目带动,继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一、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①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58元,比增18.9%,完成市下达计划98亿元的73.0%,其中,第一产业13.2亿元,比增5.3%,第二产业43.78亿元,比增24.5%,第三产业14.6亿元,比增14.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4:61.2:20.4,同上年同期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工业占%,提高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个百分点。
②工业总产值:实现99.5亿元,比增32.0%,完成市下达计划133亿元的7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92.5亿元,比增34.5%,完成市下达计划125亿元的74.0%。
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6.6亿元,比增20.4%,完成市下达计划75亿元的75.5%。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比增18.9%,完成年计划66亿元的75.5%。
④财政总收入:实现51823万元,比增35.7%,完成市下达计划7亿元的74.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1628万元,比增65.6%,完成市下达计划3.66亿元的86.4%。
⑤实际利用外资:按历史口径实现3407万美元,比增48.1%,完成市下达计划4000万美元的85.2%。按验资口径实现352万美元,下降62.2%,完成年度计划1000万美元的35.2%。外贸出口总额:实现28646万美元,下降4.7%,完成市下达计划4亿美元的71.6%。
⑥农业总产值:实现24.5亿元,比增6.5%,完成年度计划33.5亿元的73.1%。
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83亿元,比增13.6%,完成市下达计划26亿元的72.4%。
⑧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5882元,比增7.9%。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GDP、财政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1、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71.58亿元,增长 18.9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5%)5.4个百分点;
2、财政总收入实现51823万元,比增3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22.7个百分点;
3、规模工业产值实现92.5亿元,比增3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4%)16.1个百分点。
(二)序时较好推进
1、GDP完成年计划98亿元的7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0.9%)2.1个百分点左右。
2、财政总收入完成年计划7亿元的74.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2.9%)1.1个百分点。
3、规模工业产值完成年计划125亿元的74.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8%)2.2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新增规模企业拉动,工业运行良好。
1.工业生产提速增长。1-9月全区工业总产值99.5亿元,增长32.0%,其中规模工业产值92.5亿元,增长34.5%,比1-6月累计增幅提高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1位。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产值55.63亿元,增长75.9%;轻工业完成产值36.87亿元,下降2.3%。从需求市场看,外需下降,内需较快增长。1-9月全区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90.31亿元,增长35.2%;其中出口交货值21.36亿元,下降8.8%;内销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2、亿元企业运行逐步好转。1-9月,全区15家产值亿元企业完成产值57.9亿元,比增26.0%,比1-8月累计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从3月的55.3%上升到9月的62.6%。年初预计新增的5家亿元企业,已实现3家,即福建LNG站址、莆田燃气电厂、海宏木业,华兴玻璃、标准木业年内可达到亿元规模。同时,众和纺织、风电项目也已投产,这些都将成为我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新增规模企业拉动明显。1-9月,全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新增产值5.04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172家。2008年新增的51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6.0亿元,新增产值 31.5亿元。两项净增产值36.5亿元,共贡献增幅达52.3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实施项目攻坚工作,坚持领导挂钩和目标责任制,细化计划,落实进度;坚持每月督查通报汇总分析,讲究工作方法,有效化解难题,有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支撑力度强。1—9月全区110个重点项目开工96个,完成投资49.3亿元,占城关镇以上投资的99.0%。工业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强。全区54个工业项目开工49个,完成投资30.9亿元,占全区110个重点项目投资额49.3亿元的62.7%。一批关系到我区发展后劲的重大工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华兴玻璃、标准木业、众和纺织、石城石井风电一期项目也已投产,这些都将成为我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十大确保开工项目,我区占2个,即石门澳和东峤风电,均已实现开工。全市十条近期动工建设的疏港道路我区有五条,其中城港大道二期秀屿段、秀屿疏港路(沁峤路)木材加工区段工程已动工。
(三)、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渔业方面,鲍鱼、海参、龙须菜、麒麟菜、海带、花蛤等主导品种养殖迅猛扩张,优势水产品产业有力支撑渔业产值增长,鲍鱼、藻类良性生活链有效带动海带大宗产品价格上扬,“南日鲍”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谊来“妈祖平安鲍”罐头制品,汇丰“渔太太”渔鲜礼品等品牌生产带动秀屿渔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方面,生猪出栏26.05万头,家禽出栏519.9万羽,肉蛋奶总产量3.36万吨,产值同比略增。农业设施方面,新增通自来水村17个、在建42个;石城一级渔港已完成投资2350万元,建安工程完成78%,平海一级渔港项目通过农业部立项批复,并完成设计招标;东峤赤岐、东庄石象海堤已于8月份完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增收扩支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收入税性比重下降,财政增长的稳定性仍较弱。同时,受扩张财政政策影响,财政支出需求加大,收支压力仍较大。
2、投资增长相对偏慢,经济增长后劲仍显不足。虽然目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但相对于宏观增投环境和其他设区市,投资强度仍显不足,投资增幅仅居全市第六位,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后续支撑。
3、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木材、服装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1-9月份全区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8家,其中19家出口下滑,下滑面占67.9%,下降额达3146万美元。
五、下阶段经济工作的主要措施建议
(一)工业方面
由于我区工业生产不确定因素较多,完成工业总产值压力最大,所以各部门及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抓好工业运行的协调、调度和监测,力促工业生产提速增长。一是积极构建运行工作机制,完善月度调度和季度分析工作会议制度,针对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对1-9月规模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增幅下滑的企业分析原因,及时推出具体工作措施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二是关注LNG、燃气电厂等亿元企业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三是全面检查落实年初提出的工业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通过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持续强劲拉动。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项目做支撑。一是优化抓项目的环境,落实抓项目的激励政策,调动各级各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二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部门协作服务项目制度、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制度等,推进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使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见效,成为我区经济的增长点。
(三)第三产业方面
切实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培育力度。现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引导、市场规范、政策扶持、重点培育上。重点扶持培育上规模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以及生产性中介服务机构、文化传播等新兴服务业。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稳定房地产价格,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要通过运输仓储企业的加快培育和客货运市场的规范管理,尽快提升客货运输周转能力。要通过加强“其他服务业”扶持培育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其他服务业营业税”收入增长水平。要把以上涉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作为相关经济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检查督促,以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