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201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秀屿区统计局 2010-4-15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①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7.2亿元,可比增长26%(全市预计165亿元,增长16.0%),增幅居全市第1位,完成年计划118亿元的2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6亿元,增长43.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3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为19.5:57.3:23.2同上年同期的22.1:51.5:26.4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工业占52.7%,提高5.3个百分点。)
②工业总产值:实现40.96亿元,增长59.3%,完成年计划169亿元的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8.61亿元,增长65.7%,增幅居全市第1位,完成年计划160亿元的24.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7.4%。一季度全区15家亿元企业实现产值27.03亿元,增长103.0%,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0.0%,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20.19亿元,增长24.9%,增幅居全市五县区第2位,完成年计划90亿元的22.4%。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28亿元,增长22.7%。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121个在建重点项目开工94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93.1%;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占全区重点项目投资的63.8%。
④财政总收入:实现2.26亿元,增长59.2%,增幅居全市五县区第2位,完成年计划8.8亿元的25.7%。其中:地方级收入1.36亿元,增长44.1%。
⑤实际利用外资:按历史口径实现1345万美元,增长13.0%,完成年计划4000万美元的33.6%。按验资口径实现456万美元,增长183.2%,完成年计划500美元的91.2%。
⑥外贸进出口总额:1-2月实现15511万美元,增长128.8%,增幅居全市第1位,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0.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8.6亿美元的18.0%。其中外贸出口总额5878万美元,增长26.9%,完成年下达计划3.75亿美元的15.7%
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实现8.78亿元,增长4.2%,完成年计划36.8亿元的23.9%。
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15亿元,增长18.6%,完成年计划28亿元的25.5%。
从完成序时进度看,财政收入25.7%,外贸进出口总额(1-2月)18.0%,实际利用外贸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规模工业总产值24.1%完成序时。
从增长速度看,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居全市第一位,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市五县区第二位。
二、全区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1、经济运行质量提高。1-3月财政总收入达2.26亿元,增长59.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个16.2百分点。其中地方级收入1.36亿元,增长44.1%。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工业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营业税增长62.6%,企业所得税6396万元,增加5975万元。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76元,增长6.2%。反映了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2、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随着LNG站址、莆田燃气电厂的正常运营,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总量再上新台阶。一季度全区工业总产值41.96亿元,增长59.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38.61亿元,增长65.7%,增幅居全市第1位,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个38.9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产值22.76亿元,增长85.0%;轻工业完成产值15.85亿元,增长45.9%。从产业看,重点特色产业强劲增长。珠宝首饰加工、林产品加工、电力能源三个产业完成产值19.14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9.6%,同比提高14.1个百分点;新增产值10.98亿元,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3%。
3.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区重点项目121开工94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3.1%.总投资38亿元的鞍钢冷轧钢板(莆田)项目
4、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渔业方面,鲍鱼、海参、龙须菜、麒麟菜、海带、花蛤等主导品种养殖迅猛扩张,优势水产品产业有力支撑渔业产值增长,鲍鱼、藻类良性生活链有效带动海带大宗产品价格上扬,“南日鲍”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谊来“妈祖平安鲍”罐头制品,汇丰“渔太太”渔鲜礼品等品牌生产带动秀屿渔业发展。一季度渔业产值7.12亿元,增长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1.1%。畜牧业生产方面,生猪出栏8.95万头,家禽出栏175.2万羽,肉蛋奶总产量1.19万吨,畜牧业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4.6%。
三、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亿元,增长27.5%。三次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1.2亿元,35亿元,1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9.3:60.3:20.4。
2、规模工业产值81亿元,增长40.5%,完成年计划160亿元的50.6%。
四、下阶段经济工作的主要措施建议
(一)工业方面
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和大企业的培养。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抓紧产业链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抓好一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和新增规模型企业工作,加大工业投资的力度,积极鼓励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增资扩产,加大技改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关注LNG站址、燃气电厂、佳通轮胎、华港制油等亿元企业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三是全面检查落实年初提出的工业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通过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持续强劲拉动。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项目做支撑。紧抓重点项目投资进度,下大气力突破“瓶颈”制约。要强化服务,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把做好重点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关注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鞍钢冷轧钢板(莆田)项目建设情况,使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见效,成为我区经济的增长点。
(三)第三产业方面
切实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培育力度。现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引导、市场规范、政策扶持、重点培育上。重点扶持培育上规模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以及生产性中介服务机构、文化传播等新兴服务业。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稳定房地产价格,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要通过运输仓储企业的加快培育和客货运市场的规范管理,尽快提升客货运输周转能力。要把以上涉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作为相关经济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检查督促,以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