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9月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秀屿区统计局 2011-10-18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测算,实现115.6亿元, 同期增长15.4%,增幅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150亿元的7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5亿元,同期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1.3亿元,同期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8亿元,同期增长4%。三次产业比例为15.1:61.7:23.2。
(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产值191.3亿元,增长30.2%,增幅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8.8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255亿元的75.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投资实现88.6亿元,同期增长38.4%,增幅居全市第五,低于全市平均17.1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145亿元的 61.1 %;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9.7亿元,同期增长36.9%,完成年计划133亿元的 59.9%;农村固投完成8.9亿元,同期增长53.7%,完成年计划12亿元的74.2%。
(四)财政总收入:实现8.86亿元, 同期增长32.0%,增幅居全市第三,低于全市平均3.2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力争任务12.9亿元的68.7%;其中地方级收入4.91亿元,同期增长14.6%,完成市下达确保任务6.79亿元的72.2%。
(五)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实现2584万美元,增长337.2%,高于全市4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平均408.2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800万美元的323.0%。按可比口径实现3138万美元,增长118.7%,增幅居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平均101.6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3000万美元的104.6%。
(六)外贸进出口总额(1-8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45186万美元,增长86.5%,增幅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26.9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14.44亿美元的100.5 %;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2822万美元,增长36.1%。
(七)农业总产值:实现28.7亿元,同期下降0.99%,增幅居全市第四, 低于全市平均1.3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40亿元的71.8%。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1亿元,同期增长12.8%,增幅居全市第五, 低于全市平均4.3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32亿元的69.4%。
(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7688元,同期增长18.5%,增幅居全市第三,低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分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7%,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92.5%,拉动经济增长1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95.9%,拉动经济增长14.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4%,拉动经济增长-0.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二是对全市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27.0%;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8.3%;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8%。三是三次产业与全市(8.8:61.9:29.2)比较,第一产业高6.3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6.0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工业产销率98.1 %,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用电量3939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7%。二是分轻重工业,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重工业实现产值124.6亿元,增长54.8%,占比重65.1%;轻工业实现产值66.6亿元,增长34.5%,占比重34.9%。三是分经济类型,国有工业经济加快增长,实现产值68.8亿元,增长72.4%,占比重36.0%;股份制工业实现产值63.7亿元,增长40.9%,占比重33.3%;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实现产值51.2亿元,增长31.6%,占比重26.8%。四是五大特色产业支撑有力。五大特色产业完成产值156.3亿元,同期增长50.0%,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1.7%,拉动增长38.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70.3亿元,比增74.4%,占36.7%;石化36.2亿元,比增35.6%,占18.9%;木业18.9亿元,比增62.9%,占9.9%;食品15.2亿元,比增15.2%,占7.9%;珠宝15.7亿元,比增26.7%,占8.2%。五是大型企业拉动增强。20家亿元企业实现产值138.9亿元,同期增长48.2%,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2.6%,拉动增长34.3个百分点。六是1-9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9家,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9家。
(三)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 一是分产业看,城关镇固投中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同期增长8.7%,占比重2.2%;第二产业投资52.5亿元,同期增长22.8%,占比重65.9%;第三产业投资25.4亿元,同期增长70.5%,占比重31.9%。二是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主体明显。完成投资63.8亿元,同期增长31.1%,占比重80.1%。三是工业投资拉动强劲。实现工业投资52.5亿元,占全社会固投比重59.3%,比重居全市第一,拉动投资增长21.9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固投18.9亿元,同期增长12.9%,占比重36.0%;能源工业固投24.2亿元,同期增长16.7%,占比重46.1%。四是交通运输投资加快速度。完成投资12.2亿元,增长76.6%,占第三产业固投比重48.0%。其中道路运输业7.7亿元,增长43.8%;水上运输业3.3亿元,增长203.1%。五是城建房地产投资有所回升。房地产完成投资7.8亿元,同期增长81.8%,比1-6月份增长提高65.6个百分点。
(四)商贸业增长加快 实现商品销售额60.5亿元,增长46.5%。增幅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20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上销售额27.3亿元,增长135.2%;限下销售额33.2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业38.9亿元,增长74.5%;零售业19.4亿元,增长14.4%;住宿业1.16亿元,增长2.1%;餐饮业0.96亿元,增长10.1%。1-6月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
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51.3%,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亿元,增长10.6%。
(五)农村经济发展平稳 农业完成总产值28.1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完成20.8亿元,可比下降2.2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0%;牧业产值完成2.86亿元,可比增长6.5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亿元,可比增长6.6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7688元,增长加快,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1944元,增长16.5%;农民经营性收入占2095元,下降25%;农民财产性收入占223.7元,增长330%;非常住农民寄带回现金占3424元,增长75.2%,占比重44.5%,贡献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8.2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够协调 工业发展、投资对经济拉动明显,依赖程度高。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95.9%,拉动增长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经济体量偏小,发展速度偏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8%,第三产业比例低全市6.0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企业结构需不断完善 一是上半年规模工业产值总体增速比1-6月回落6.2个百分点。20家亿元企业增速比1-6月回落4.1个百分点。二是能源消耗高峰渐过,能源产业比1-6月增速回落17.4个百分点。三是特色工业如木业、珠宝、食品等中小企业的产值贡献率偏小,品牌创新水平不足。四是2010年下半年规模工业产值基数较大,规模工业产值总体增速回落,应关注工业经济增长回落对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领先的影响。五是鞍钢等重点产业尚未投产,影响工业增长后劲。
(三)固定资产投资压力持续增大 一是投资进度不平衡。工业类项目如众和股份扩建项目;城建商贸类项目如永辉超市、旧城改造等项目尚未开工;基础设施类项目如(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慢于序时。二是投资产业间不协调。第一产业投资比重较低,农业等投入相对不足的;第三产业投资仓储业和商务服务业比重较低,交通运输投资增速比1-6月回落105.1个百分点。三是投资主体结构单一。国有大企业投资比重74%,冶金投资已进入扫尾阶段,增速比1-6月回落37.5个百分点,新项目未跟上,中小企业等其他资本投资偏小。四是宏观政策影响逐渐显现。货币政策趋紧,资金制约加剧,项目建设融资难度加大。
(四)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低于全市平均3.4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40亿元的67.0%。对全市贡献率为6.8%,对本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0%,拉动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比1-6月回落6.4、5.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亿元(占19.0%)同比增长2.3%,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3.3亿元(占12.3%)同比下降18%,低于全市24.9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亿元(占26.5%)同比增长2.8%,低于全市4.6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拉动型经济结构明显,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偏低。二是城市设施配套和功能相对滞后,初具宜居条件,商贸业景气稍显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长12.8%,低于全市平均4.3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32亿元的69.4%。三是临港交通物流业正处于启动阶段,物流企业规划滞后,用地、用海矛盾突出。四是城市设施配套和功能相对滞后,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期下降,开发商投资热情有所下降。五是第三产业部分相关指标增速优势不明显。公路交通运输周转量27392.8万吨公里,同期增长6.47%,水路交通运输周转量82927.8万吨公里,同期增长9.06%;城市设施配套和功能相对滞后,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9平方米,同期下降57.2%,低于全市平均66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030万元,同期下降17%。
(五)建筑业产出增幅回落 实现建筑业产值9.39亿元,同期下降4.1%,低于全市平均40个百分点。其中区内注册资质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93亿元,同期增长7.8%;区外注册资质建筑企业实现产值7.46亿元,同期下降6.7%。建筑业增加值实现7.9亿元,同期下降7.2%。主要是LNG3#、4#罐竣工,建安工程量增速下降。
(六)农业增长乏力 农业总产值可比下降0.99%,低于全市1.35个百分点,其中占农业产值74.0%的渔业产值,下降2.29%,贡献-1.7个百分点。主要是临港工业经济与海洋渔业经济用海、用地矛盾突出,海水养殖产品产量下降;农用土地减少,农产品产量下降;饲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升高影响,农民增产增收不稳定。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工业要保持快速增长 一是继续加大重点产业(能源、石化产业)和特色产业(林产、珠宝产业)的产业集群建设,抓紧产业链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二是持续关注大企业如LNG、燃气电厂、佳通轮胎、华港制油等亿元企业运行情况,关注鞍钢冷轧投产情况,同时还应关注相关约束性指标变化,如研发经费投入和节能减排等。三是继续引导组织申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二)固定资产投资要持续跟进 一是掌握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序时进度情况。二是关注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泊位建设情况、后海风电二期、福人木业项目等建设情况。三是加快城建商贸类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特别是跟踪土海湿地公园、七度房地产、必盛酒店、万和房地产的项目进度。
(三)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具有秀屿特色的木材、能源、珠宝等限上商贸企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要通过运输仓储企业的加快培育和客货运市场的规范管理,尽快提升客货运输周转能力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改善宏观经济结构。三是尽快建立健全第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第三产业相关工作措施分工落实。
附表:1、《秀屿区2011年1-9月主要经济指标表》
附表:2、《2011年1-9月全市及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感谢我局肖洪辉同志的分析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