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11年1-9月份莆田市经济运行指标分析

来源:本网 时间:2011-10-28 00:0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今年以来,在美元持续贬值、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欧债危机扩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的大背景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目标,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三维”项目对接,努力推动“三群”联动发展,在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中不断改善民生,取得了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保民生的较好成效。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在全省“走前头”。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1-9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3.46亿元,可比增长14.2%,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1亿元,增长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72.84亿元,增长1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1%,拉动经济增长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3.21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9.52亿元,可比增长21.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12.58亿元,同比增长57.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78.15亿元,同比增长35.2%,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2元/人,同比增长14.0%,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63元/人,同比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受两溪流域畜禽整治和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减缓。1-9月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0.4%。其中农业产值38.21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0.56亿元,下降23.8%,主要是受到采伐量大幅减少的影响;牧业产值24.59亿元,下降3.2%;渔业产值40.37亿元,下降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5亿元,增长4.2%。夏收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全市夏收粮食播种面积27.89万亩,增长0.1%,粮食产量10.73万吨,增长1.5%。夏收蔬菜面积11.00万亩,增长3.5%,蔬菜产量19.59万吨,增长4.3%。受年初强冷空气、枇杷采摘季节持续降雨及种植水果效益较低等影响,水果产量大幅减少。全市水果产量13.34万吨,下降10.4%,其中枇杷产量8.93万吨,下降14.8%,龙眼2.59万吨,下降2.9%。油料产量为3.81万吨,增长2.8%。受两溪流域畜禽整治影响,肉蛋奶产量和生猪出栏量减少。肉蛋奶产量14.64万吨,下降6.2%,其中肉产量6.86万吨,下降9.5%,蛋产量3.76万吨,下降5.3%,奶产量1.22万吨,下降6.0%。全市生猪出栏94.60万头,下降9.2%;9月末,生猪存栏95.7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8%。1-9月份,水产品产量55.20万吨,下降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2.40万吨,下降1.6%,淡水产品产量2.80万吨,下降2.9%。其中鲍鱼产量8170吨,同比增长28.0%。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今年,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心骨”地位越发凸显,工业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1-9月份,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9.52亿元,可比增长21.4%。国有工业在LNG、莆田燃气电厂迅猛增长的拉动下实现产值85.40亿元,增长38.1%,增幅居各经济类型工业之首;股份制工业实现产值629.82亿元,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实现产值447.68亿元,增长13.9%。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重工业实现产值405.47亿元,增长26.4%,轻工业实现产值854.06亿元,增长19.2%,重工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9.5:30.5调整为67.8:32.2。十大工业集群中,工艺美术、能源、林产加工、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43.6%、35.4%、24.5%、23.3%、22.9%、22.6%。全社会工业用电量23.0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9.9%。

3、受“五大战役”拉动,建筑业产出保持快速增长。1-9月份,全市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7.51亿元(注册地口径),同比增长52.9%。省外入莆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38.31亿元,同比增长39.3%。

4、商贸业增长明显加快,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9月份,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495.94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限上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20.54亿元,同比增长49.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对三产增长的贡献率达34.9%,拉动三产增长2.6个百分点。

5、投资需求趋旺。1-9月份,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58亿元,同比增长57.5%,其中城镇投资456.19亿元,同比增长58.6%,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分别比全省高27.9、28.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97亿元,增长29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6.17亿元,增长6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6.44亿元,增长49.9%。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0.8:32.3:66.9调整为1.9:34.4:63.7。其中全部制造业完成投资137.16亿元,增长84.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6.8%,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完成173.31亿元,增长42.5%;民间投资完成281.05亿元,增长58.8%;外商投资完成58.22亿元,增长117.2%。国有、民间、外商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4:54.4:8.2调整为33.8:54.8:11.4,民间和外商投资比重上升,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在赛得利差别化纤维、海峡国际商贸城等项目的带动下,1-9月份全社会投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达71.83亿元,同比增长3.6倍。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额116.71亿元,同比增长81.4%。商品房销售面积13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增幅比1-6月提高8.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商品房销售额75.58亿元,同比增长38.5%,增幅比1-6月提高14.3个百分点。商品房屋待售面积44.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降幅比1-6月扩大5.3个百分点。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全市19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1.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6%,超序时进度19.6个百分点。

6、消费需求逐步回升。1-9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0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1-6月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09元/人,同比增长12.7%,增幅比1-6月提高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97元/人,同比增长18.5%。

7、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全市外贸出口18.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9.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私营企业出口8.22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分商品看,六大类出口商品中除木制品下降外,其他均快速增长。其中服装出口1.21亿美元,增长97.1%;食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48.8%;轮胎出口3.45亿美元,增长42.1%;机电出口1.93亿美元,增长25.3%;鞋类出口9.49亿美元,增长23.2%。鞋类、轮胎、机电三种商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81.5%。分国别看,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四大出口地的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47.7%、76.5%、64.7%和120.7%。受天然气、木材进口拉动,外贸进口12.68亿美元,同比增长82.7%。外贸进出口总额30.91亿美元,同比增长47.5%。

三、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胀压力较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的压力加大。

一是世界经济恢复势头趋缓,下行压力加大。美国住房、就业市场长期不振,失业率持续高居9%左右,欧债危机外溢风险加大,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法国、英国部分金融机构评级也被下调。受外需乏力拖累,9月份亚行下调了2011和2012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外向度较高的我市经济构成严峻挑战。第三季度,我市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第二季度回落了1.34、2.22点。

二是物价涨幅持续保持高位。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2%。1-9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半年略有提高。分八大类项目看,食品、居住价格同比涨幅较高,衣着价格同比下降。食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2.0%、8.0%,衣着下跌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6.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7%,烟酒及用品上涨1.9%,交通和通讯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2%。食品中除菜价同比下跌3.5%外,其他食品类仍均有不同程度上涨,食品类仍然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去年翘尾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加。受国家信贷规模调控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大幅上浮等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小企业受影响更为明显,民间高利贷活动趋于活跃。据企业景气状况调查,我市企业资金情况景气指数在二季度坠入不景气区间后,三季度进一步下滑为94.4,比一、二季度分别下降7.8、4.3点。另外人工、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相对较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形成“剪刀差”,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次,外需乏力、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对企业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上半年升值2.33%的基础上又升值了1.84%。

四是第三产业回升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今年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增幅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20%,部分第三产业相关指标增幅持续在全省靠后,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交通运输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增幅在全省靠后。第三季度部分贡献较大的三产相关指标增幅出现大幅回落。如其他服务业营业税比上半年回落10.0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半年回落5.0个百分点。1-9月份,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仅为7.4%,比上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增幅退回全省第七位。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下一步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保工业、争资金、扶农业、稳物价、抓三产、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力求取得突破。

一是保工业。目前,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工业拉动的,因此,保持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至关重要。要按照“规划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的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改造和提升鞋革、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与制造、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林产、化工、钢铁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利用莆田现有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产业延伸、产品拓展中壮大十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填补和增强产业链高端链节,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强化技术的支撑作用,鼓励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争资金。在当前资金供求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强化“金融机构与企业同兴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千方百计增加资金供给,特别要把有限的资金向制造业倾斜,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和相关费用,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渡过难关。要拓展金融服务品种,有效服务企业经营需求。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国家部委、省里争取各项项目资金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扶农业。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开展农资市场检查,打击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逐步提高种粮补贴标准。探索建立果树补贴和保险制度。鼓励农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营销,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拓展销售市场。引导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水利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兴修水利,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快内河流域整治。

四是稳物价。关注农业生产,增加市场供给,全面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严厉打击价格炒作、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及时增加平价商品供应补贴和相关的信息发布,引导居民理性消费。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重点开展村(居)收费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根据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明显回落的实际,及时调低我市相关产品价格。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价格补贴发放情况,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五是抓三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管理服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想方设法加快本行业发展,尽快摆脱相关指标增长落后局面,力争第四季度有明显回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虽然增幅靠前,但领先优势尚不稳固,因此各相关单位决不能麻痹大意,应当继续巩固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争先进位。要按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要求,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努力引导生产制造企业树立外包理念,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将原本内置于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外置,由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提供服务,创造更多的中间需求。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设施,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持续加快商贸业发展。利用莆田工艺美术城等平台,大力发展会展业。构建总部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集聚带动能力。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不断扩大人流量,促进消费市场的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