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4亿元,可比增长12.6%,完成市下达计划194亿元的20.3%。
(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产值71.24亿元,可比增长19.2%,完成市下达计划316亿元的22.5%。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34.6亿元,增长13.7%,完成市下达计划174亿元的19.9%。
(四)财政总收入:实现5.75亿元,增长75.1%,完成市下达计划17.6亿元的32.7%。
(五)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增长96.2%,完成市下达计划6000万美元的75.0%。
(六)外贸进出口总额:1-2月,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2.56亿美元,增长10.9%,完成市下达计划26亿美元的9.8%。
(七)农业总产值:实现10.9亿元,增长2.03 %,完成计划43亿元的25.3%。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亿元,增长17.6%,完成市下达计划37亿元的25.7%。
(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3359元,同期增长17.1%。完成计划9750元的34.5%。
二、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居全市第三,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可比增长14.9%,建筑业增加值1.96亿元,可比增长30.4%),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为16.5:63.7:19.8。一是分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4%,拉动经济增长0. 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5.7%,拉动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4.9%,拉动经济增长8.17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0.8%,拉动经济增长1.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1.6%,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二是对全市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22.5%;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4.6%;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7%。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1.24亿元,可比增长19.2%,完成市下达计划316亿元的22.5%。增幅居全市第三,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4个百分点,完成序时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一是分轻重工业,重工业实现产值44.1亿元,增长12.6%,占比重61.9%;轻工业实现产值27.1亿元,增长65.2%,占比重38.1%。二是特色产业支撑有力,完成产值52.2亿元,同期增长24.0%,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3.3%。其中能源25.2亿元,比增4.5%,占35.4%;石化12.2亿元,比增16.1%,占17.1%;木业8.14亿元,比增75.1%,占11.4%;珠宝6.67亿元,比增132.4%,占9.4%。三是大型企业拉动增强,21家亿元企业实现产值52.9亿元,同期增长15.9%,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4.3%。工业品产销率94.8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1248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7%。
(三)投资增长速度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34.6亿元,同期增长13.7%,完成市下达计划174亿元的19.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8.1个百分点,完成序时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3.5亿元,同期增长13.6%;房地产固投完成0.77亿元,同期下降59.9%。一是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仍然是主体,完成投资26.2亿元,同期下降9.2%,占比重78.0%。二是按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6.8亿元, 同期下降59.7%,占比重19.7%;地方投资26.8亿元, 同期增长141.0%,占比重77.5%。三是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3亿元,同比增长508.5%,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农业投资的主要力量;工业性投资13.6亿元,同比下降30.7%,低于全市平均5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3%,比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投资7.67亿元,同期增长71.5%;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投资4.54亿元,同期增长308.1%,增长加快;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9.9%,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没有新增房地产开发楼盘进驻,同比下降2个楼盘;商品房销售面积15725平方米,同期增长9.4%,主要是珠宝城商业地产销售面积大幅增长,减少销售面积下滑。建筑业产值7.97亿元,同期增长125.8%。其中区内资质企业0.67亿元,同期下降13.0%;省外入莆7.3亿元,同期增长164.5%,临港工业园区省外的建筑企业贡献突出。
(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财政总收入实现5.75亿元, 同期增长75.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9.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1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17.6亿元的32.7%。其中地方级收入2.73亿元,同期增长55.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7.9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9.6亿元的25%。财政总支出3.17亿元,同期增长68.6%。
(五)外贸出口增速回落
1-2月,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2.56亿美元,增长10.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3个百分点, 增幅居全市第三,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25.6亿美元的10 %;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7.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5个百分点。共利用外资项目2个,按历史口径,合同外资208万美元,同比下降88.8%;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增长96.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6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6000万美元的75%。
(六)消费需求加快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亿元,增长17.6%,增幅居全市第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完成市计划38亿元的25.0%。商品销售额23.6亿元,增长33.9%,增幅居全市第三,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7.39亿元,增长119.2%;限下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6.3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额22.8亿元,增长34.7%;住宿、餐饮0.82亿元,增长14.8%。
(七)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农业总产值实现10.9亿元,可比增长2.03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四,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完成市计划43亿元的25.3%。其中种植业0.40亿元,可比下降0.61%;牧业1.51亿元,可比增长7.0%;渔业8.69亿元,可比增长1.36%。占农业总产值13.9%的牧业贡献增长1个百分点,占农业总产值79.7%的渔业贡献增长1.1个百分点,主要以生猪和大宗水产品鲍鱼、龙须菜等养殖拉动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3359元,同期增长17.1%,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807元,增长8.8%;农民经营性收入861元,增长33%;农民财产性收入139元,增长4.4%;非常住农民寄带回现金1571元,增长13.8%,贡献增长6.4个百分点。
三、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够协调 工业生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拉动明显,但依赖程度也高,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4.9%,拉动经济增长8.1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回落20.4个百分点,其中特色产业、大型企业产值增幅回落明显,主要是大型企业满负荷运转,大幅增长空间有限,出口企业增长回落,产品销售下降;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不够,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度不高。外贸出口增速回落。
(二)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增大 一是投资进度不平衡,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项目开工率低,投资压力骤增。二是国有大企业中央投资比重下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明显,特别是工业性固投高位回落。三是房地产投资增幅高位回落,比去年同期回落31.4个百分点,几个临港大工业投资接近扫尾,省外入莆建筑业呈大幅回落趋势。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一是工业投资拉动型经济结构明显,商贸服务业体量偏小,服务档次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二是临港交通物流业正处于启动阶段,物流企业规划滞后,用地、用海矛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刚处在发展阶段,港口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周转量为11711万吨公里,增长5.7%,水路运输周转量为38747万吨公里,增长1.6%。三是城市设施配套和功能相对滞后,商贸业景气稍显不足,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四是第三产业部分指标增速优势不明显。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81万元,同期增长5.91%,邮政业务914万元,同期增长8.55%。体现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5%,明显低于12.3%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
四、下一步主要建议措施
(一)工业要保持快速增长 加大重点产业(能源、石化产业)和特色产业(林产、珠宝产业)的产业集群建设,关注大企业如LNG、燃气电厂、佳通轮胎、华港制油等企业运行情况,关注鞍钢冷轧投产情况,抓紧产业链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
(二)固定资产投资要持续推进 一是掌握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序时进度情况,特别是工业性、技改性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关注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泊位建设情况。三是加快城建、商贸、现代物流类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四是关注小城镇发展项目投资情况.
(三)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具有秀屿特色的木材、能源、珠宝等限上商贸企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要通过运输仓储企业的加快培育和客货运市场的规范管理,尽快提升客货运输周转能力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四)统计工作要全面加强 一是各乡镇要加强统计站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和专兼职农业、工业、投资、商贸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二是各职能部门要重视本行业领域统计工作,关注本行业统计指标的增减变化,涉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贸、工商、外经、交通、财政、银行、邮政、电信、移动、地税、建设、旅游等部门要密切关注本行业的量化指标。三是要扎实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完善直报工作条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在新的统计方法制度条件下统计数据不断不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