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实现129.2亿元,增长13.8%,完成市下达计划194亿元的66.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实现200.2亿元,增长18.0%,完成市下达计划316亿元的6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实现110.9亿元,增长25.1%,完成市下达计划174亿元的63.7%。
--财政总收入 实现14.3亿元,增长61.2%,完成市下达计划17.6亿元的81.1%;其中地方级收入实现6.8亿元,增长38.8%。
--实际利用外资 按可比口径,预计实现6036万美元,增长92.4%,完成市下达计划6000万美元的100.6%。
--外贸进出口总额 实现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下降27.8%,完成市下达计划26亿美元的48.2%。其中完成进口总额7.21亿美元,下降38.6%;完成出口总额5.32亿美元,下降5.46%。
--农业总产值 实现31.6亿元,增长4.98 %,完成计划43亿元的7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实现25.7亿元,增长15.3%,完成市下达计划37亿元的69.5%。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实现9006元,增长17.1%,完成计划9750元的92.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综合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129.2亿元,增长13.8%,增幅居全市第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7.2%,(其中工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5.5%;建筑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增加值31.0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为14.9:61.1:24.0。一是分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1%,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6.6%,拉动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0.7%,拉动经济增长8.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5.2%,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8.6%,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二是对全市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8.9%,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7.1%,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2.6%。三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比1-6月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比1-6月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比1-3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二)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显现探底回升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00.2亿元,增长18.0%,完成市下达计划316亿元的63.4%。一是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产值130.4亿元,增长8.0%,增幅比1-6月回升8个百分点,占比重65.2%;轻工业实现产值69.9亿元,增长44.9%,占比重34.8%。二是特色产业强劲支撑,完成产值152.1亿元,增长10.7%,比1-6月回升12.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6.0%。其中能源75.3亿元,增长8.5%,比1-6月回升12.5个百分点,占比重37.6%;石化33.2亿元,下降9.3%,比1-6月回落10.3个百分点,占比重16.6%;木业23.8亿元,增长81.7%,比1-6月回落9.5个百分点,占比重11.9%;珠宝19.8亿元,增长113.6%,比1-6月回升28.7个百分点,占比重9.9%。三是大型企业贡献明显,21家亿元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1.3亿元,增长10.1%,增幅比1-6月提高4.8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5.6%。四是规模以上工业品产销率98.0 %,比1-6月提高1.4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4亿千瓦时,增长7.56%,增幅比1-6月提高3.7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稳中趋缓 ,第三产业投资加快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110.9亿元,增长25.1%,完成市下达计划174亿元的63.7%。其中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9.0亿元,增长28.7%;完成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下降6.9%。一是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仍然是主体,完成投资70.4亿元,增长2.6%,占比重68.5%。二是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6亿元,增长648%,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农业投资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投资42.4亿元,下降20.8%,工业性投资42.4亿元,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2.8%;第三产业投资61亿元,增长91%。三是第三产业投资加快,其中交通运输投资30.7亿元,增长76.1%;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及其他非商业性房地产投资13.6亿元,增长254.5%;房地产投资7.3亿元,下降6.9%,新增必盛房地产“鼎秀苑”、海天房地产“海天首府”楼盘进驻,减缓投资大幅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
(四)财政收入高位增长,超序时进度明显
财政总收入实现14.3亿元,增长61.2%,比1-6月回落4.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17.6亿元的81.2%,超序时进度6.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收入6.81亿元,增长38.8%,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9.76亿元的69.8%。财政支出10.5亿元,增长32.0%;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1%,比1-6月回落1.7个百分点;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93.1%,比1-6月提高3.6个百分点。
(五)外贸出口增速回落,实际到资增长较快
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下降27.8%,下降幅度比1-6月扩大17.5个百分点,完成市下达计划25.6亿美元的48.2%;其中外贸出口总额5.32亿美元,下降5.46%, 下降幅度比1-6月扩大4个百分点。
共利用外资项目2个,按历史口径,实际利用外资6036美元,增长92.4%,增幅比1-6月持平,完成市下达计划6000万美元的100.6%。
(六)商贸业加快增长,后发优势明显
实现商品销售额65.8亿元,增长23.3%。从规模看,限上销售额24.4亿元,增长43.1%,限下销售额41.5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业40.5亿元,增长26.9%;零售业23.0亿元,增长18.3%;住宿业1.29亿元,增长9.4%;餐饮业1.16亿元,增长20.5%。新增限上贸易企业26家,限上企业高位增长。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7亿元,增长15.3%,增幅居全市第三,完成市计划38亿元的69.5%。
(七)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农业总产值实现31.6亿元,增长4.98%,增幅比1-6月略下降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完成市计划43亿元的73.5%。其中种植业3.03亿元,增长3.26%;牧业3.0亿元,增长8.31%;渔业23.6亿元,增长4.85%。占农业总产值77.8%的渔业贡献增长3.8个百分点,主要以大宗水产品鲍鱼的集中上市,海带养殖面积扩大,单产平稳提高拉动增长。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9006元,增长17.1%,增幅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增幅比1-6个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242元,增长15.3%;经营性收入2426元,增长15.8;非常住农民寄带回现金4088元,增长19.4%;分别贡献增长4.3、4.6、7.7个百分点。
三、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依赖程度较高,从1-9月看,三次产业比例不够协调,第三产业占比为24.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全市贡献率17.1;出口大幅回落,消费和内需明显不足。
(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完成规模工业产值慢于序时11.6个百分点;二是大型工业企业增幅比规模工业企业增幅低14个百分点;三是能源、石化产业产值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低12个、29个百分点,主要是今年水电增长提高,燃气发电用气量下降,下游工业用气消费下降,出口产值增速明显回落;四是部分工业产品产能过剩,产量产值提升有限;五是企业用电量增幅低于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六是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出口工业发展。
(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序时困难 一是投资进度慢于序时11.3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二是投资进度不平衡,没有大型项目开工建设,一些省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项目开工率低,投资压力骤增;三是国有大企业投资比重下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明显,特别是LNG产业集群、鞍钢等项目竣工,工业性固投高位回落;四是宏观政策影响,临港工业产业链投资优势尚未体现,企业融资环境变化,资金制约明显。
(四)第三产业发展尚未实质性突破 从1-9月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3.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低于GDP增长速度6.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交通运输业0.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低于全市2.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低于全市1.3个百分点。一是服务业对经济贡献明显低于工业、投资;二是城市设施配套和功能尚未完善,商品房销售面积波动明显,土地出让放缓,房地产景气不足;三是商贸服务业体量偏小,服务档次偏低;四是临港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处在起步阶段,港口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五)农业经济有波动风险 一是渔业受赤潮影响,大宗水产品的集中上市,水产品产量增长有限;二是畜禽禁止养殖区、禁建区政策影响,畜牧业产品产量有明显波动;三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壮大临港产业
加快能源、石化、林产、珠宝等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关注临港产业园及其他四个工业园区LNG、燃气电厂、鞍钢冷轧、佳通轮胎、华港制油等企业运行情况;积极跟进和落实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抢占先机。
推进重大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和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推进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掌握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序时进度情况,特别是工业性、技改性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关注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泊位建设情况;三是关注临港工业园区产业链、冷能、海洋经济项目的投资情况;四是拓展投融资渠道,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制约瓶颈。
优先发展临港现代物流类固定资产投资,凸显临港物流的作用,发挥后发优势;重点扶持培育具有秀屿特色的木材、能源、珠宝等限上商贸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二)加快新城区发展
改善城区宜居条件,特别是主城区的城市功能建设,突出土海湿地公园建设,火车站片区,旧城区改造三轮驱动;加快城建、商贸、开展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内需消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突破小城镇建设
关注小城镇发展项目投资情况,特别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对埭头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的项目投资力度,推动小城镇建设。
(四)提升海洋经济
稳定海水养殖规模,延伸海洋经济产业链,提升品牌效应,提高海洋经济附加值,壮大海洋经济总量。
(五)全面加强统计工作 一是各乡镇要加强统计站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和专兼职农业、工业、投资、商贸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二是各职能部门要重视本行业领域统计工作,关注本行业统计指标的增减变化,涉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贸、工商、外经、交通、财政、银行、邮政、电信、移动、地税、建设、旅游等部门要密切关注本行业的量化指标。三是要扎实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加大《统计法》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出有据,不重不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