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17年第二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来源:秀屿区统计局 时间:2017-07-20 11:4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7.0亿元,增长8.5%,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三,完成计划323亿元的4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91.1亿元,增长8.3%,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完成计划558亿元的5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扣除农户):实现220.9亿元,增长17.7%,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三,完成计划440亿元的50.2%财政总收入:实现9.91亿元,下降6.7%,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五,完成计划23.5亿元的4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11.5%,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完成计划11.96亿元的52.7%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增长12.0%,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完成计划6000万美元的61.7%外贸出口总额:外贸出口14.1亿元,增长21.0%,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完成计划28亿元的5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8亿元,增长7.2, 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四,完成计划66.0亿元的45.2%农业总产值完成农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3.1%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二,完成计划63.5亿元的4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236元,9.2%,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332元,7.4%,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二。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发展稳中趋缓,服务业发展加快

总体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初现转型趋势,第三产业增速快地区生产总值5.4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全区各项经济指标中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一位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额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二位有:农业总产值增速;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三位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从序时看,除了建筑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没有完成序时进度,其他经济指标都完成序时进度。

分产业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3.5%,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8.9%,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3.6%,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7.6%,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对全市贡献率看,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0.0%;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6.4%;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4.0%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增长1.7%,增幅低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6.0%;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7.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10.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55亿元,增长5.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0.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6.0%,增幅低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2.0%;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40.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1.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30.0%;其他服务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6.8%,增幅低于低市平均2.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48.0%,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10.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6.0%

主要支撑:第一产业渔业产业平稳发展,贡献明显;第二产业规模工业贡献半壁江山,贡献率下降,CPL价格高位运行具有不确定性;第三产业主要是房地产业、重点服务业快速增长带动增长,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26.4%,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71.1%,房地产业贡献突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86.8%

存在的短板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受经济形势影响大,波动明显,转型升级难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略显滞后,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程度需进一步增强,重点服务业、房地产下半年保持高速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存量房地产销售面积偏小,建筑业总量偏小,对经济贡献率偏小,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慢于整体经济增速5.8个百分点,环比1-3月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严重滞后,建筑业与固定资产投资不够匹配。财政总收入增幅等指标全市排名靠后,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二) 规模工业稳中有降,产业发展分化明显

可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七大临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3.0亿元,增长13.0%(现价),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0.8%,对规模工业贡献率86.3%。其中化学原料产业63.0亿元,增长26.1%,对规模工业贡献率41.5%;纺织业24.7亿元,增长35.9%,对规模工业贡献率20.8%;文教珠宝产业49.0亿元,增长3.5 %,对规模工业贡献率5.4%;电力产业12.4亿元,增长8.6%,对规模工业贡献率3.2%;木材加工、家具产业27.5亿元,下降1.4%对规模工业贡献率-1.3%;橡胶制品产业19.7亿元,增长16.5%,对规模工业贡献率8.9%;燃气生产产业38.8亿元,增长5.6%,对规模工业贡献率7.7%

主要支撑: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一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纺织新面料产业等供给侧企业增幅分别高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速14.123.9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产业增幅高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速4.5个百分点。二是三大主导产业、橡胶制品产业产值贡献率达82.1%

存在短板:一是两个特色产业增长乏力。珠宝、木材产业增幅分别慢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速8.513.4个百分点,僵尸企业有效兼并重组、工业园区土地进行二次招商进度等明显滞后,存量企业增长乏力、部分企业资金周转依然偏紧、企业盈利压力大,珠宝、木材供给侧改革缓慢,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二是能源产业产能过剩仍较明显。增速低于全部规模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如福能新能源,福煤大蚶山,埭头风电、南日风电、龙源风电较快增长,燃气发电出现负增长。三是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单一的工业结构加大经济风险,特别是LNG价格体制较大影响经济效益和财力水平,拉低了秀屿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四是规模工业减停产面显扩大趋势。今年上半年减产规模工业企业89家,去年同期是59家,今年上半年停产规模工业企业17家,去年同期是7家。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投资结构不够优化

全社会固投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环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固投216.1亿元,增长17.6%,比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环比提高5.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4.88亿元,增长21.9%,比去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环比提高23.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完成129.7亿元,增长16.5%,占投资比重58.4%;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78.0亿元,增长22.5%,电力、热力投资完成51.4亿元,增长8.9%。商贸业投资5.8亿元,下降43.7%,其中批发零售业投资0.29亿元,下降79.7%,旅游业投资4.1亿元,持平,水利业投资9.24亿元,下降22.9 %

主要支撑:一是埭头、平海、南日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对全社会固投贡献明显,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5.8%二是临港、峤江工业园区供给侧改革工业项目对投资拉动强劲,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5%。三是近100个“美丽乡村”项目快速增长,增速快全部固投10个百分点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

存在短板一是有效投资项目不足,新增项目结构不合理,项目推进偏慢,新增项目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房地产项目偏少。二是民间投资显回升态势,但占全区固投比重偏低,贡献不够明显。三是业主、征迁、前期报批、融资等原因是项目推进主要制约因素,造成海吉星、佳通轮胎配套产业园、部分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未开工入库。四是制造业投资贡献率下降,特别是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大部分工程进度,“美丽莆田”项目也超序时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序时任务进度严重不平衡,下半年固投任务压力加大,投资后劲不足,商贸业投资比重偏低,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四)注册地建筑业产值下滑收窄,建筑业贡献率偏低

   完成注册地建筑业产值24.6亿元,下降0.6%,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五,完成年度计划35.0亿元7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0.8个百分点,环比提高25.0个百分点。完成省外入莆建筑业产值16.4亿元,增长5.0 %,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四,完成年度计划30.0亿元54.7%,中化三建永荣科技己内酰胺项目,贡献率达84.6%存在短板:较大资质建筑业企业落户辖区少,中环宏岸建筑企业外迁给我区建筑业带来较大影响,较大基数影响上半年建筑业增速,对经济贡献率明显偏低,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仅为2.7%

  (五)财政总收入降幅收窄,财政总量差距扩大

财政总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6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8.8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下滑趋势有所改善,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存在短板增幅排名全市靠后;纵向比较财政增幅下滑收窄,横向比较,与其他县区财政总量差距扩大;财政总收入完成序时缺口7.9个百分点,三大重点税源企业是主要贡献力量,也是缺口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能源价格倒挂,总体经济布局较大影响财力总量和财政结构,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加大。

  (六)实际利用外资形势不稳,外贸出口明显回升   

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0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改善。主要支撑:是乐澄、海吉星等外资企业贡献。外贸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3.1个百分点,环比提高6.7个百分点,佳通轮胎、艾利德、笏立鞋业等企业出口回暖,拉动出口增长。存在短板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后劲不足,外资到位存在不确定因素,项目开工难度较大。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外围抗风险能力偏弱,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出口不稳定。

  (七)商贸业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回落明显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实现127.4亿元,增长14.9%,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三,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3.5亿元,增长17.9%,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三,主要支撑:是健康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贡献率达28.0%、珠宝城纯电商等新兴产业贡献率达17.2%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2.59亿元,增长11.9%,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一,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0.48亿元,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8亿元,增长7.2%,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四,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1.2亿元,增长8.4%,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部分零售企业经营不善,影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存在短板:商贸业经济体量总体偏小,上规模企业体量较小,新增上规模、质量较高商贸企业偏少,策划落地商贸业好项目、大项目实际效果不明显;木材园区中通恒基、笏石工业园区启峰明显拉低商贸业增速,医疗健康产业园区新增商贸业企业潜力不足,永福家居入驻商贸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

(八)农业平稳增长,渔业贡献突显   

  完成农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3.1%,增幅居全市五个县区第二。其中,农业产值1.68亿元,增长0.1%,畜牧业产值3.48亿元,下降5.4%,渔业产值24.7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4亿元,增长5.7%主要支撑:渔业产值贡献率81.5%,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左右,增长4.5%存在短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发展与用地、用海矛盾突出,适宜养殖发展的湾内海域和空间有限,与环保整治存在一定冲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收入平稳增长,显小幅回升态势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6元,增长9.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显现跑赢总体经济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速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缩小趋势。主要支撑:经营性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增长,分别拉动增长4.2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经营性渔业净收入贡献率明显,转移性净收入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存在短板: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拉低增幅。

三、建议措施

  (一)持续加强新增企业项目入库工作

  做好月度规上工业、限上商贸业、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固投项目入库,加强业务指导,做好项目入库资料准备,提高入库效率。

  (二)要重点关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

   密切关注规上企业运行情况,督促做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财务报表报送,加强跟踪关键财务指标变化。借助国家环保督查,腾笼换鸟,加快农业、工业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工业园区闲置土地利用、二次招商。

  (三)加大补齐建筑业短板力度

   持续关注省外入莆建筑企业,深入掌握建筑业务情况,做到应统尽统,积极引导在我区注册的省内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及时入库,用好扶持建筑业企业优惠政策,引导在外建筑业企业回乡落地注册。

   ()结合“美丽莆田”建设专项行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一是依托健康产业园区,培育和策划重点服务业产业,特别是积极探索、转型特色健康产业企业、医疗投资企业等新型业态。加强电商平台发展步伐,利用现有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普天药械网、找银网、也买银、标准红木交易市场等电商平台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商交易平台。二是依托“上塘珠宝城特色小镇”建设平台,加大商贸业培育力度,策划大型商贸业项目,优化商贸业固定资产投资,拓展商贸业新模式,增强商贸业发展后劲,壮大体量。三是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发挥服务业后发优势。

  (五)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重点围绕“美丽莆田”建设专项行动和“上塘珠宝城特色小镇”、“康养小镇、休闲渔业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平台,加强固投、工业、商贸、重点服务业等项目策划,特别突破棚户区改造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做好库存项目储备,做大经济总量底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健全项目督查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项目进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