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2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1.44亿元,增长7.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79.1亿元,增长1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扣除农户):实现401.9亿元,下降4.3%。
财政总收入:实现22.6亿元,下降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增长5.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5.43亿元,增长4.9%。限上商品批发零售销售额:实现259.0亿元,增长14.2%;限上住宿餐饮营业额:实现2.09亿元,增长4.0%。
农业产值:实现79.05亿元,增长0.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4元,增长10.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58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7元,增长7.9%。
二、运行特点
(一)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保持7.7%的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0%,拉动经济增长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5.8%,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24.1%,拉动经济增长1.9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长是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支撑和亮点。
(二)第一产业增长回落
完成农业总产值79.05亿元,增长0.6%,其中,种植业产值5.42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0.42亿元,下降9.2%;畜牧业产值5.18亿元,下降14.5%;渔业产值61.9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3亿元,下降0.3%。农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2万亩,比上年增长3.3%;其中,甘薯种植面积6.49万亩,比上年增长5.2%;油料种植面积9.95万亩,比上年下降1.9%。全年粮食产量3.7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全年肉类总产量1.7万吨,下降33.3%;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下降40.5%。生猪年末存栏4.84万头,下降60.7%;生猪出栏16.21万头,下降40.7%。特色海产品增长稳定。渔业产值占比重78.3%,对农业经济贡献明显。全年水产品产量55.32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49.21万吨,增长6.1%;捕捞水产品产量6.10万吨,下降7.5%。水产养殖鲍鱼0.89万吨,持平,牡蛎18.89万吨,增长5.5%,海带14.55万吨,持平,龙须菜12.9万吨,增长15.7%。海水养殖面积保持稳定。拓展浅海养殖空间,巩固传统大宗品种养殖,海带养殖面积5.45万亩,龙须菜养殖面积2.52万亩,牡蛎养殖面积3.86万亩,紫菜养殖面积1.32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工程。与台湾海洋大学合作开发石斑鱼循环水育苗养殖,“南日鲍”作为全市首件品牌纳入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目录。
(三)工业经济贡献显著
从速度看,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9.8%、13.7%、13.5%、13.3%,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分产业看,“七大规模工业产业产值608.6亿元,增长19.0%,占比重89.6%,贡献率114.4%,(其中,三大主导产业产值344.2亿元,增长34.2%,占比重50.7%,贡献率103.4%)。一是三大主导产业化工新材料113.5亿元,增长38.4%,占比重16.7%;纺织新面料121.9亿元,增长54.4%,占比重17.9%;能源产业154.1亿元,增长13.9%,占比重22.7%。二是高端装备产业38.5亿元,增长64.4%,占比重5.7%;橡胶和塑料制品产业35.6亿元,下降9.9%,占比重5.2%。三是木材产业53.5亿元,下降4.8%,占比重7.9%;银饰珠宝产业91.6亿元,下降4.2%,占比重13.5%。分乡镇、园区看,五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21.7亿元,增长16.8%,占比重91.5%,贡献率105.5%。其中,临港园区290.3亿元,增长25.1%,占比重42.7%,贡献率68.3%;东峤园区59.3亿元,增长92.1%,占比重8.7%,贡献率33.5%;木材园区131.1亿元,增长11.7%,占比重19.3%,贡献率16.3%;珠宝城80.0亿元,下降3.8%,占比重11.8%,贡献率-3.5%;笏石工业园区61.2亿元,下降11.1%,占比重9.0%,贡献率-9%。分规模看,228家规模工业企业中,85家超亿元企业实现产值616.3亿元,增长21.6%,占比重90.8%,贡献率129.1%;其中,10家超10亿元企业实现产值444.1亿元,增长26.6%,占比重65.4%,贡献率109.8%。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7%,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综合效益指数480.0%,同比提高67.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81.14亿元,增长42.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18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全部从业人员3.24万人。
(四)商贸业增速放缓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实现334.46亿元,增长12.3%,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实现259.0亿元,增长14.2%,占比重77.4%。商品批发零售额在库275家(其中个体42家),去年新增入库企业7家,个体11家,其中,龙头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支撑有力,华峰、华悦、利锦贡献率大。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6.49亿元,增长7.1%,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2.09亿元,增长4.0%,占比重32.2%。住宿餐饮企业在库37家,必盛酒店业务量下滑及海帝酒店关停影响较大。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5.43亿元,增长4.9%,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03亿元,增长2.0%,占比重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主要是注销企业关停54家。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跌幅扩大
92家(51家申请退库,2家当月报0)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收入15.11亿元,下降23.8%;54家(37家当月报0)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7.58亿元,下降35.4%;20家(15家当月报0)非营利性营业收入1.61亿元,下降18.8%,主要受健康产业园企业注销及停业影响,服务业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六)投资规模不断壮大
全区252个在库项目完成投资401.92亿元,总量占全市比重五分之一多,投资额连续8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重点项目投资贡献明显;61个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21.52亿元,增长11.2%,占比重80.0%,其中,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34.71亿元,增长16.8%,占比重58.4%。二产在投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4 : 55.1 : 44.5调整为今年的0.6 : 63.2 : 36.2,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提高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8.3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7%,增幅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21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的同比增长178.0%,占工业投资84.7%,主要支撑是永荣年产两百万吨化工新材料项目、屹立智能化装备制造项目和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一期)。
建筑业较快增长。完成注册地建筑业产值67.85亿元,增长31.5%,福建祥荣建设投资公司贡献产值20.1亿元。完成省外入莆建筑业产值38.34亿元,增长14.1%,主要是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建筑业产值。
(七)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0个百分点,收入显现跑赢总体经济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速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存在问题
(一)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27家(关停45 家),存量企业增长乏力,产业分化明显。二是个别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整体工业增加值。三是传统产业减停产面扩大,木材、珠宝、橡胶、健康产业分别出现负增长。
(二)投资增长逐渐放慢,在库项目储备不足。投资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投资仍不足。2019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9.1%,增速低于全部完成投资14.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低迷。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低迷,下降37.3%。房地产开发投资体量小,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不明显。但体量过小,只占全区投资总额的6.0%,拉动作用不明显。在全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秀屿区也只占5.7%。
(三)财政收入总量差距扩大
财政收入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三大税源企业LNG、燃气电厂、佳通轮胎收入减少,横向比较,与其他县区财政规模差距拉大,财政日趋紧张。
(四)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一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总量占比仍然偏低,商贸业经济体量总体偏小,企业增长较乏力,增量企业增长有限,贡献经济不够明显。二是企业规模效应不足,关停注销企业影响大,商贸业注销关停36家,服务业关停54家,将进一步影响我区第三产业增长。三是全区三产增速低于全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对策建议
一是重点关注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长滞后指标。
二是认真做好“五上”企业和固投项目入库工作,增加库内企业存量,做到应统尽统。
三是关注工业增加值率测算,特别是增加值率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要加强工业成本费用运行监测,提前预警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四是加强跟踪监测龙头企业运行动态、平台经济、特色小镇发展步伐。统足平台经济总量和网上销售总量,增强经济的支撑作用。
五是利用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第一产业,调整畜牧业发展结构,重点抓好渔业生产;夯实工业经济,做强第二产业,关注建筑业运行情况;发挥第三产业后发优势,做大第三产业,保持运行增幅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要关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运行监测,相关三产部门密切配合和沟通,统足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