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21年第二季度秀屿区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来源:本网 时间:2021-07-30 12:1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1、经济运行显恢复性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显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9.42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6亿元,增长3.4%,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4亿元,增长8.0%,拉动增长3.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6.4亿元,增长9.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4%。从增速看,二季度经济指标两年平均增速比较一季度回落,是去年同期疫情后经济恢复,基数较高的原因;从产业内部结构看,贡献经济比较明显的有:第一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全市平均水平1.3、12.5、44.9个百分点,拉低经济比较明显的有:工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慢全市平均水平1.8、28.9、0.8、5.7个百分点。

2、规模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一是橡胶和塑料制品由于去年同期疫情原因,开工明显不足,今年显恢复性增长,产值占比重4.2%,增幅达30.1%黑色金属冷轧增幅达50.5%;二是能源产业持续发力,风力发电由于大部分企业仍未达产,还有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供应产业产值占比重9.7%,增幅达79.6%,而且后续还有一定增长空间;燃气生产及供应业产值占比重13.3%,增幅达35.7%;风力设备产业产值占比重9.7%,增幅达107.5%;三是龙头企业化学制品、纺织新材料产业稳中有进,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18.4%、19.2%,继续贡献全区三分之一以上存量增长;四是16家年底转规上企业贡献增量增长,尤其是华青、华峰华锦纺织科技贡献突出,上半年2家新投产企业入库,6月份开始计算产值,其中上海电机规模较大,为工业后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3、项目投资拉动明显

    一是两大功能园区石门澳永荣新材料丙烷制造烯、合成氨装置、达凯新材料、冰雪小镇,东峤园区长旭创新综合体等龙头项目累计投资总量比重达37.6%,贡献投资存量增长;单体项目投资量居全市项目前列。房地产业投资显后发优势,投资增速40.8%,增幅居全市第三,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2.3%;房地产销售面积总量首次进入全市第三,显弯道超车态势,一是原有房地产销售面积体量较小,二是高铁新城城市副中心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拆迁群众货币化安置购房,居民置业需求,三是土海湿地公园整体提升,行政中心教育均衡发展等综合因素推动房地产业较快增长,主要有铜锣湾万达广场、清塘雅居等、国投景园楼盘贡献突出。建筑业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龙头企业博晟建筑、中环宏岸、凯茂投资等建筑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1.3%,占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2/3强;凯茂投资在贵州、云南、重庆等三个省份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196%,占该企业产值99.2%。 

4、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畜牧业完成产值3.5亿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3.83亿元,增长24.3%;渔业产值完成39.08亿元,增长4.5%,占农业总产值比重82.5%,是支撑农业增长的定海神针,渔业产值占全市比重53.2%,贡献全市渔业产值半壁江山。渔业产品产量增长平稳,产业特色突出,海产品产量40.93万吨,增长4.4%,其中海水养殖38.58万吨,增长4.7%,鲍鱼0.50万吨、牡蛎13.58万吨、龙须菜9.68万吨、海带14.55万吨,

    5、重点服务业降幅收窄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19亿元,增长9.3%,其中,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2.36亿元,下降0.5%,其他交通运输业下降38.2%,重点服务业主要支撑有华峰华锦、也买银、鞍莆、莆田电商等,体量较大的企业占比重73.0%左右;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增幅首次转正,主要是规上服务业数据剔除了健康产业园医疗企业的影响,同时新增1家龙头企业华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贡献增量增长。

    6、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快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

    三、上半年存在的问题

1、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不够夯实

 疫情外部影响仍然存在,贸易争端不断,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佳通轮胎、华峰新材料、纺织、服装企业运行存在不确定因素;受国内疫情影响,收入增长有所影响,消费受到一定抑制,特别是中小微市场主体、实体经济首当其冲,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

2、实体经济生存压力较大

    20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2家,停产面达10.6%,全年累计带基数16.5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部规模工业的行业有纺织服装、珠宝工艺、化学制品、木材产业;工业企业存在招工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有效投资明显不足

    一是从项目看,在库项目1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与去年持平;在库项目中临港工业园区辖区内亿元项目数为13个,占全区剩余投资额470亿元的79.5%,特别是丙烷制丙烯、水性油墨、冰雪小镇等3个项目剩余投资是占比主体;房地产剩余投资占全区剩余投资额的6.7%;投资主体挖掘投资量难度加大,其他的143个项目,剩余投资额仅占全区剩余投资额的13.8%,投资体量严重不足。二是分行业看,工业投资下降37.9%增幅低于全市平均33.4个百分点,历史同期固投增长主要是工业投资拉动,贡献明显下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其他县区相比,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偏低;房地产投资体量偏小,占全市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只有10.4%;三是从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门槛提高看,大型项目投资程序规范性提升,土地等要素保障配套进度跟不上;高铁新城处在土地收储阶段,尚未形成有效投资量。建筑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市场过度竞争加剧,新立项工程数量骤减,但参与竞争的施工单位却越来越多,降低了中标的几率;建筑行业趋近饱和,企业新签订合同稳中有忧,中环宏岸新签订合同额同比下降40.2%,凯茂投资后续在外省若是注册子公司,产值存在被剥离的可能;二是成本费用不断提高,人工费、金属、砂石、运输费等成本费用增幅较大,特别是施工主材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建筑劳力短缺、拖延施工、现场停工等影响合同进程

    4、消费后劲不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比重仅5.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仅6.8%限下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69.4%,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个百分点。一是去年全年退库29家,特别是大型贸易企业工贸分离企业退库,贸易额基数庞大,同期带基数11.3亿,拉低限上贸易额增长速度;二是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2020年新增11家,截至2021年上半年,尚未有新增企业入库,缺乏一批新增龙头限上商贸业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来拉动;三是辖区常住人口比重偏低,人口净流出,消费规模体量偏小,叠加疫情期间消费受到部分抑制,消费增长相对乏力。

 5、重点服务业发展滞后

    一是服务业企业体量少,全区仅36家(含7家退库带基数),新增2家正在申报中;其中其他营利性企业19家(含5家退库带基数);二是退库企业基数较大,拉低增长明显,增量增长乏力;三是服务业企业整体竞争不强,产业层次不高,新增龙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整体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四是新型服务业行业整体比较薄弱,重点服务业里还有很多空白行业,如科技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业、文化体育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等,目前尚无在库企业。

    四、下半年工作建议

1、凸显项目招商

    创新招商模式,注重项目策划。一是利用临港重化工产业优势,重点是化工循环产业园产业链招商。二是依托木材、珠宝等特色产业,对接国内主要专业市场进行上下游招商。三是依托港口和高铁莆田站优势,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招商,完善现代物流配套服务,对接国投湄洲湾陆地港等物流项目,促进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四是突出滨海渔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招商,提升渔业发展空间,做优做特海洋经济。五是到位要素保障是关键,重点是创新、有效落实。

2、关注龙头工业企业运行

    跟踪大型工业企业存量增长情况和经济效益指标,实时掌握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延伸龙头工业企业产业链,特别是临港重化工产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升级临港工业经济。

3、突出重点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对接重点企业,瞄准行业龙头,引进产业链投资项目,激发投资活力。一是主导产业石门澳化学制品永荣集团丙烷制丙烯项目、华峰集团达凯水性油墨、三棵树等工业投资项目;二是城市副中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产业,华峰集团创新产业园综合体、房地产新增大唐越秀、中建荔景楼盘等城建项目;三是大蚶山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南日、埭头、平海滨海渔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项目。

4、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

   一是策略性发展临港现代物流业、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畜牧业经济;二是策划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培育发展新业态,特别是壮大特色产品银饰、海产品、木材等平台经济、直播等新商业模式,挖掘发展增长点;三是依托重大节假日,借力促消费系列活动,提升辖区消费人气,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积极“内循环”,促进新零售发展。

5、融合发展滨海渔业产业

    发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渔业产业,滨海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产业附加值,壮大海洋产业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6、扎实做好“五上”企业入库工作

一是挖掘潜力,夯实基础,增加库内企业和项目存量,做到应统尽统;二是重点关注筛选名录库,做好限上企业和亿元项目,包括规上工业、资质建筑业企业、资质房地产企业、限上商贸业企业、限上重点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入库工作,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三是提升项目策划水平,有效落实第三产业联席制度,加强部门分工配合职能,加大相关经济指标信息、预警、督促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