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秀屿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秀屿区人社局 时间:2022-05-10 10:0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日前,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印发了《秀屿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莆秀政〔202250号),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现将《专项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专项规划》根据《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0三五年远景目标》《莆田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莆政综〔2021133号)等文件编制,重点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秀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深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坚持科教兴区、海洋富区、工业强区、物流活区、新城旺区,坚定不移以港兴业、强产兴城、产城联动,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人社服务等工作,着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在人社领域落深落细落实。

三、目标任务

《专项规划》对我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七个方面目标。

就业创业方面。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以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社会保险方面。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到“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9万人,社会保险卡实现全覆盖。

人才工作方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做大做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期末,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0.4万人。

人事管理方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收入分配方面。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正常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差距逐步缩小。

劳动关系方面。劳动关系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到“十四五”期末,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结案率分别达到60% 95%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不低于96%

公共服务方面。建成覆盖城乡、标准统一、内外协同、方便快捷的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四、重点任务

《专项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时期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二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

三是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持续推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岗位管理制度。

五是优化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健全企业和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六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

七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专项规划》围绕就业创业、人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列出了8个重点项目,分别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项目、再就业帮扶行动项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校企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劳动关系协调人员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建设。 
     

联系人:吴洋航,联系电话:0594-5851966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