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秀屿区“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出莆田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作出“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出以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秀屿区工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514.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93.7亿元,年均增长约7%。其中,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拉动作用明显。2020年三大主导产业全年合计实现产值434.6亿元,年均增长达16%。具体来看,化工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由2016年的116.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80.3亿元,年均增长14%;纺织新面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由2016年的36.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7.8亿元,年均增长56%;能源行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由2016年的111.3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36.5亿元,年均增长6%。华峰新材料、中锦新材料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恒艺终端展柜、越特新材料通过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十四五”是我区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的关键阶段。根据《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秀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秀屿区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二、目标任务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超1100亿元,年均增长达10%,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设施逐步完善,绿色发展成果显著,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改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工艺美术、鞋服、食品等传统产业有效巩固,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加速提升,将秀屿区建设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新型功能材料基地和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四、主要内容
本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秀屿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环境、总体要求、重点工程任务、重点产业规划和保障措施等,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主要内容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发展环境。一是总结发展基础。从工业实力、企业转型、技术改造、绿色发展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四五”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工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二是分析发展形势。从技术革新、区域联动、要素整合等3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莆田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主要包括“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和“强攻产业、主攻工业”战略,推进“以港兴业、强产兴城、产城联动”。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坚持以内外并重、量质并重为原则引进资金、项目、人才,以资金增量激活资产资源存量,以项目突破带动工业经济整体突破,推动全区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打造资源禀赋极大发挥、特色产业极大发展、优势集群极大完善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在基本原则方面,阐述推动秀屿区工业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包括“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政策促动”等四个原则。在主要目标方面,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等四个维度提出了20个具体指标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超1100亿元,年均增长达10%。
第三章是重点工程任务。针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需解决的共性问题,提出实施6大重点工程。一是强基创新工程,打牢产业根基;二是结构调整工程,加速产业转型;三是数智改造工程,塑造产业优势;四是重点培育工程,提升产业能级;五是绿色制造工程,优化产业生态;六是开放合作工程,拓展产业空间。
第四章是重点产业规划。聚焦鞋服、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和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阐述了发展重点,并绘制了各产业“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布局图。
第五章是保障措施。从财税金融保障、产教人才保障、营商环境保障、组织机制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1条保障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园区专题制定了规划,对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主要举措。
(联系人:黄青 联系电话:0594-5851587)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